当前位置:首页 > 钢结构资料库 > 正文内容

陕建钢构集团泾渭钢构与秦汉智造:打造西北地区最大钢结构制造基地

陕建钢构集团泾渭钢构和秦汉智造两大钢结构加工制造基地位于西咸新区的泾河新城与秦汉新城。它们就像两颗明珠镶嵌在渭河沿岸,一个在东,一个在西,闪烁着光芒。

基地占地面积大概 350 亩,其中厂房占地约 12 万平方米。它的年生产能力在 10 万吨以上,能够生产 Н 型、箱型、厚板异型、双曲型、大截面圆管、桁架式桥梁、箱式桥梁等各种轻钢和重钢构件。目前,它在西北地区处于前列,在省内也是规模最大的钢结构生产制造基地。

基地秉持陕建的“四化融合”发展理念,即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及证券化。以推进绿色建造为目标,同时以推进智能建造为目标,还以推进装配式发展为目标。加快数字建造与建筑工业化的协同发展。

践行“四化融合”理念 打造钢构制造亮丽名片

基地紧紧抓住全流程的数字化建设工作。它运用了信息化系统,还运用了智能制造系统,以及数字化管理模型。通过这些手段,打造出了“千里眼”和“顺风耳”。这样就能对钢结构的设计、研发、生产、检测以及运输等各个环节,实现全域的可视化跟踪交底管控。基地与第三方机构联合开发了全自动智能焊接机器人,能够一键式完成那些误差较大、焊缝复杂的桥梁、建筑、机械等的无人化自主焊接作业。基地借助智造执行系统、建筑信息模型、智能排版技术以及虚拟拼装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对钢结构的技术、生产以及品质等要素展开跨地域且跨部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而切实地达成了降本增效以及转型升级的目标。

基地秉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在厂房建设、生产工艺以及环境改善等方面都将绿色化融入其中。因为钢构件喷漆会产生易燃易爆有毒的废气,所以基地运用了国内最为先进的催化燃烧处理系统。该系统先通过干式过滤系统对废气进行过滤,把其中的颗粒和灰尘去除掉。接着,利用催化剂在低起燃温度下进行燃烧,把废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后再进行排放,其过滤率达到了 99%。

异形钢结构施工方案_异形钢结构施工图_异型钢结构培训

世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大趋势是建筑部件实现工业化生产。钢结构建筑在这一趋势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陕建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基地紧跟这一趋势,生产公路铁路桥梁钢结构、多层高层及超高层钢结构、厚板复杂异型钢结构、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等建筑部件。桥梁是通过工厂分块制造的,然后在施工现场的桥位进行快速拼装。这种方式大大提升了桥梁的建造速度。目前正在建设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 GTC 扩建工程的钢箱梁,就采用了这种加工模式。

技术引领生产持续激励创新成果丰硕

基地秉持“技术引领生产”的理念,一直坚持“设计先行且样板引路”。通过开展设计会审、进行图纸深化、做好质量交底、加强过程管控、实施出厂终检以及注重质量反馈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了闭环管理模式。并且实行了“每日巡检跟踪制度”,对各类钢构件逐一进行分析,同时实施动态管理。

基地自主研发的圆管内隔板自动焊接工艺,把内隔板经由设备悬臂送到管内的指定位置,然后进行自动焊接,这样就无需断开圆管,也无需人员进入管内操作,从而保证了焊接的安全高效。研发的厚板 T 型接头全熔透焊接工艺,舍弃了碳弧气刨和二氧化碳打底焊等传统工序,而是采用多层多道焊接的方式,实现了成本和焊接应力的“双降低”。基地引进了重钢加工设备,其最大加工厚度为 80 毫米,如 PLD3016N 数控钻床。这些设备可焊接重量达 120 吨的钢构件。在制造过程中,克服了部分加工难题,比如构件截面过小、空间弯曲以及需控制变形等。同时,基地还引进了桥梁加工设备异型钢结构培训,如 U 肋板肋装配组立机、U 肋板肋反变形胎架焊接机等。这些设备可生产钢板厚度 150 毫米的构件,且单根重量在 70 吨以上。

基地为了持续改进工艺并且提高产品性能,成立了探伤小组。这个小组以自检互检的形式,定期对全断面进行无损探伤。他们会精确采集和分析探伤数据。哪怕是构件内部的细微损伤,他们也一定要做到 100%检验合格。此外,每周还会定期进行工艺纪律检查,并且将检查结果形成文件,同时跟踪落实,这样就有效提升了工人的工艺纪律意识。

基地的技术创新氛围很活跃。一线工人积极参与各类评奖创优活动异型钢结构培训,他们通过设备技术改造来展现自己的创新能力。管理人员也同样通过设备技术改造积极参与各类评奖创优活动。这些活动取得的成果十分喜人。职工田新获得了“陕西省技术能手”的称号;职工的创优成果,其中《半自动火焰切割设备创新方面》以及《BIM 模型技术交底》,在陕建集团的“五小”创新活动中分别荣获了一、三等奖;《一种悬臂式半自动内隔板焊接装置及方法》获得了省企业“三新三小”二等奖以及省级职工创新优秀奖;《一种桥梁钢结构预拼装的 API 激光跟踪测量装置》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22 年,基地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它成为了西北地区技术实力较为雄厚的装配式智慧工厂中的一个。

异形钢结构施工方案_异型钢结构培训_异形钢结构施工图

破“瓶颈”展创业雄姿 抗击疫情显担当

2021 年基地进行了技术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厂房被占用,技术人员缺乏,改造经验也不足等问题纷纷出现。原本是从事锅炉生产,现在要转到钢结构制造加工,所需的技术完全不同。而开工这件事已经迫在眉睫了。为此,钢构集团积极争取集团的大力支持。同时,瞄准人才转型转岗培养,采取内外结合的培训方式。有时聘请业内专家进行交流培训,有时邀请公司内训师进行培训。经过多次高强度培训后,转岗人员都熟练掌握了 tekla、排料软件、二保焊等各项技能。如今,他们在西安国际足球中心的钢结构构件制造加工任务中积极发挥作用。如今,他们在地铁十号线跨渭河特大桥项目的钢结构构件制造加工任务中积极发挥作用。如今,他们在电子显示战略产业集群配套项目的钢结构构件制造加工任务中积极发挥作用。如今,他们在陕建丝路创发中心项目的钢结构构件制造加工任务中积极发挥作用。

2020 年,基地参与建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旅客分流中心项目的钢结构加工。泾渭钢构组织了 9 条生产线和 12 个班组,他们日夜不停,24 小时连续作业。仅用 8 小时就完成了 3000 余件构件的制作,并且构件提前半天到达了现场。2022 年初,疫情再次席卷了古城。泾渭钢构和秦汉智造基地依据集团的安排部署,承担起抗疫项目建设的后勤保障工作。在浐灞生态区杏园隔离临时设施项目现场以及港务区灞水东苑防疫项目现场,持续半个月的时间里,党员干部奋勇向前,置身于随时可能被感染的风险之中,顶着严寒,迎着雨雪,紧盯每一道闸口,疏导每一条道路,清理每一个角落,以保障群众的交通顺畅。他们历经诸多困难,将口罩等急需物资送到建设者手中,还将帐篷、棉被、大衣等物资也一并送达,从而保障了项目建设能够正常进行。陕建控股集团授予钢构集团“抗疫工作优秀团队”的称号。

道阻且长,只要前行就能够到达;持续前行而不停止,未来就充满期待。陕建钢构集团在陕建控股集团以及机施集团的正确领导之下,紧紧跟随集团的战略布局,鼓足干劲,奋勇向前,补充产业链、强化产业链,激发创新的活力,增强创新的能力,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把泾渭钢构和秦汉智造打造成为西部最为一流、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桥梁、轻钢以及重钢的加工制造基地,为集团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出钢构的力量。

您想看的: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