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钢结构资料库 > 正文内容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科技成果评价会成功召开

2020 年 7 月 30 日,中国钢结构协会组织并召开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的科技成果评价会。此次会议是以现场与视频相结合的形式来召开的。该项目是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大学以及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去完成研究内容的。

评价会邀请徐建担任主任委员,徐建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且在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作;邀请岳清瑞担任副主任委员,岳清瑞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且担任协会会长;邀请张喜刚担任副主任委员中国钢结构协会 刘毅中国钢结构协会 刘毅,张喜刚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且在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总工程师;邀请刘树屯担任委员,刘树屯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且在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工作;邀请郁银泉担任委员,郁银泉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且在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担任副总经理;邀请王立军担任委员,王立军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且在 华诚博远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工作;邀请侯兆新担任委员,侯兆新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且在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担任副总工程师。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毅主持了会议。协会秘书长李庆伟参加了会议。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实参加了会议。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结构设计总监/结构总工程师陈彬磊参加了会议。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结构总工程师束伟农参加了会议。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结构总工程师朱忠义参加了会议。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张爱林参加了会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研科技副总裁刘枫参加了会议。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部经理齐毅男参加了会议。项目其他完成人等也参加了会议。

会上,北京建院的总工程师朱忠义代表项目组进行汇报。他汇报了项目的研究背景,还汇报了关键的创新技术以及成果的应用等内容。评价委员会委员对技术资料进行了审阅。经过质询和讨论,他们认为该项目针对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展开了工作,这些关键技术问题包括独特的建筑造型、超大的异形结构、高性能抗震要求以及高铁高速穿越航站楼等。并且,该项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创新成果。

建立了针对复杂曲面大跨度钢结构的参数化曲面成型系统。提出了拱壳结构的新体系,以及 C 形柱与支承筒组合的支承体系及其设计方法。大幅提高了 C 形柱支承的自由曲面复杂大跨度钢结构体系的承载力和跨越能力。

提出了一种新的隔震形式,即基础隔震与层间隔震的组合隔震。研发出了适用于大变形的新型隔震装置,包括超大直径橡胶隔震支座、世界最大弹性滑板隔震支座以及大行程黏滞阻尼器等。构建了单体建筑面积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的隔震系统。这些举措极大地推动了隔震技术的发展。

中国钢结构协会副会长_中国钢结构协会常务副会长_中国钢结构协会 刘毅

建立了一种车致振动分析方法,此方法考虑了轮轨与列车风的耦合激励作用。攻克了难题,该难题是基于多场景转换的列车风压时程分析以及车体气动噪声模拟。提出了高铁轨行区与航站楼共构结构的高铁列车振动分析及控制技术。显著提升了结构安全和乘客舒适度,即高铁高速穿越航站楼时的结构安全及乘客舒适度。

项目获得了 24 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这些研究成果被直接应用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全球最大的空地一体化航站楼。相关成果还成功应用于多项类似的重大工程。这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应用前景广阔。

评价委员会认为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您想看的: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