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萧钢构2023年年报:钢结构业务新签合同147.56亿元,同比增长22.55%
- admin
- 2025-02-26
- 钢结构资料库
- 315浏览
- 0评论
钢材包含无缝钢管等。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2.94 亿元,同比增加 9.62%。
据悉,杭萧钢构凭借钢结构专业承包和 EPC 总承包等模式,其加工生产的钢构件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钢结构工程承包合同书,像写字楼、大型厂房、住宅、医院、学校、体育场馆、会展中心、高铁站、飞机场、道路桥梁等。其主业合同按照建筑类型来划分,分为“多高层钢结构建筑”“轻钢结构”“空间钢结构建筑”“钢结构住宅”这 4 个大类。杭萧钢构在钢结构住宅领域,较早地将注意力集中于钢结构住宅技术的研发上。在节材技术的开发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对于结构、墙板、楼板体系,也进行了迭代创新;同时,在保温防火一体化方面,同样做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其自主研发的第三代钢结构住宅建设成套技术体系,最早在杭州萧山的钱江世纪城人才专项用房项目上得以应用,也最早在包头大都城住宅群项目上实现了应用。这是全国最早在较大规模的钢结构保障性住房群和商品房上的应用,是住宅产业化成套技术应用于钢结构住宅的典范。
在“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双循环”战略的指导下,杭萧钢构积极投身制造业“出海”的浪潮之中。它把中国的经验和技术输出到海外,目前已经在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等各大洲留下了印记,并且打造出了一系列具有地标性的工程,像新加坡的 OUB 办公楼以及马来西亚的精英巴比伦等。2023 年,杭萧钢构持续拓展海外市场。它在这一年里创造了业务增量的成长空间。报告期内,杭萧钢构新签的海外订单达到 12.11 亿元。这创造了近三年来的订单新高峰。该海外订单占公司全年钢构订单总额的 8.21%。
杭萧钢构认为未来我国钢结构的发展趋势是,钢构智能化改造是必然的,头部企业会进一步强化自身的优势。我国存在老龄化趋势加快的情况,适龄劳动人口的比重在下降,劳动力供给的规模在减少,这推动了用工成本的上升,所以钢结构行业进行智能化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焊接环节用机器换人已经成为当下的研发热点。目前机器人实现轻钢类角焊缝焊接技术已较为成熟。业内主要将关注点放在突破重钢中厚板焊接技术上。视觉传感技术有助于提升机器人在焊接领域的适应性。以机器视觉为基础的智能焊接方案是当前推进研发的主流技术。
钢结构产品具有非标属性,所以目前我国钢结构产业的自动化程度不高,且标准化程度较低。上游设备逐步迭代升级,尤其是机器视觉、离线编程等技术取得突破,这使得钢构行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具备了可行性。然而,智能化改造需要较多的前期研发投入,若应用企业无法达到较高标准、较大规模的生产,就难以摊销成本。企业规模较大,有意愿且有能力为技术迭代投入试用和研发。这样的头部钢结构企业能够率先受益于智能化改造,从而进一步强化公司的护城河。而对于竞争对手来说,想要模仿则相对困难,存在较高的壁垒。
“双碳”政策的纲领之下,“绿色”“低碳”“减排”“可持续发展”已然成为工业发展的核心要义。全球碳排放量占 40%的建筑行业,从高能耗发展方式转变为低碳绿色建筑发展方式将成为必然趋势。传统混凝土建筑与之相比,钢结构建筑在节能减排方面优势更为明显。尚普咨询集团的数据表明,与混凝土建筑相比,钢结构建筑在其生命周期内能够节约能源,比例为 30%至 50%;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比例为 40%至 60%;还能够减少固体废弃物,比例为 70%至 80%。
当前,我国在积极推动绿色建筑进行创新转型。同时,我国还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这些政策涉及装配式建筑以及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其目的是为了引领更多的建筑能够实现节能降碳。2022 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到,需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积极促使高品质钢结构住宅建设得以推进,对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进行鼓励,使其优先选用钢结构,同时培育出一批装配式建筑的生产基地。到 2035 年,国内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所占的比例将达到 30%及以上。可以看出,在相关政策重点支持之下,装配式建筑市场增量或许会迎来广阔前景钢结构工程承包合同书,钢结构市场增量或许也会迎来广阔前景。在建筑行业钢材需求量总体下降的情形下,钢结构行业将成为未来建筑行业钢铁消费的增长点之一。
信息参考:杭萧钢构、华闻期货。
钢结构焊接装配式建筑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若要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共创和谐网络环境。
转载请注明 : 文章转载自 » 麦子二手钢结构 » 钢结构资料库 » 杭萧钢构2023年年报:钢结构业务新签合同147.56亿元,同比增长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