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钢结构资料库 > 正文内容

杭州世纪中心与钱江世纪城人才房:钢结构建筑引领绿色低碳发展新机遇

杭州钱江世纪城有一座杭州世纪中心(杭州之门),它高达 310 米且为钢结构连体,耸立在那里十分瞩目,气势雄伟。在离它不远的地方,被列为“国家康居示范工程”的杭州钱江世纪城人才专项用房顺利投入使用了,并且开创了钢结构住宅在保障房项目上推广应用的先河,它是我国面积领先的钢结构保障房小区。

这两个标志性项目的建设,其中一个是杭州首个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基地,由杭萧钢构承建;另一个也是杭州首个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基地,同样由杭萧钢构承建。记者近日在杭萧钢构进行调研采访,从而了解到,在我国“双碳”战略目标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政策的推动之下,钢结构行业再次进入到上升周期,那些以绿色低碳作为发展理念的大型钢结构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但是,全社会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度不高,传统建筑模式仍占主导。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与日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的钢结构住宅还处在起步发展的阶段,产业化方面仍需要加快速度。

这是运用钢结构的杭州钱江世纪城人才专项用房。资料照片

装配式建筑“搭”出绿色新城新貌

卡塔尔多哈国际机场是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承接国内外重大建设项目并运用绿色建筑理念的一个体现。

商业建筑常使用钢结构。住宅使用钢结构也在被行业进行破题和探索。

60 多名工人仅用 58 天就把 32 层、建筑面积 2 万多平方米的住宅楼完成了。杭萧钢构总工程师刘晓光指着身后的杭州钱江世纪城人才专项用房 11 号楼向记者进行介绍。同样的建筑,若采用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主体结构通常情况下需要 180 名工人花费 6 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

房钢构和行车梁怎么焊接在一起_钢构房_钢构房图片

这类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方式不同。它像是在“搭积木”,即在工厂把钢柱、钢梁、楼承板、墙板、楼梯等建筑用的构件和配件加工制作好,然后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接着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把这些构件、配件安装到一起,这样一个完整的建筑物就完成了。

如今装配式建筑在公共建筑、安置房、市政道路等领域大量被应用。成千上万如同积木般的预制构件,正在“搭建”出绿色的城市新貌,正在“搭建”出现代的城市新貌,正在“搭建”出宜居的城市新貌。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主要有以下四个突出优点:其一为“多”,其二是“快”,其三是“好”,其四为“省”。中国工程院院士、杭萧钢构院士工作站院士江欢成介绍,装配式体系的应用场景较为多样;工厂预制化的程度较高,从而使得整体工期较短;由工厂制作的构件配件效果精致,且统一标准,质量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钢构件在工厂生产,这样就减少了现场对水的消耗,同时减少了建筑垃圾和粉尘污染,并且钢构件还可以进行循环利用。

绿色化建材革新持续发力

钢结构建筑属于新型的绿色低碳建筑体系,此体系受到业内各方的普遍看好。在国家推行的绿色建筑、节能环保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等政策发挥影响之际,钢结构开始逐渐在装配式建筑建设中被广泛应用,并且钢结构行业的规模持续扩大。

中国建材信息网统计显示,2022 年在建的钢结构建筑面积为 4.81 亿平方米。此建筑面积占当年在建建筑面积的 3.07%。不完全统计表明,2022 年行业前 100 名钢结构企业完成了 3662.4 万吨钢结构产量。该产量占到全国建筑钢结构产量的 39.8%。同时,钢结构产值达 2314.2 亿元,占全国建筑钢结构产值的 23.3%。

汉林设计的副总经理毛德灿觉得钢构房,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属于钢结构走向市场的关键形式。中国的建筑业正在与国际潮流相衔接,变革是必然的趋势。推广钢结构住宅对于建筑产业的升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把在工地上要做的事情拿到工厂去做;把原本在室外进行的事情转移到室内进行;把原本在高空进行的事情改在地面进行;把那些危险且复杂的事情也放在地面进行;对于那些会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事情则不予以实施,这些就是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工业转型的重要方面。

钢结构建筑的发展需要研发投入来推动更多行业的创新。据了解钢构房,在 2022 年这一年,杭萧钢构用于研发的费用达到了 4.88 亿元,该费用占其总营收的比例为 5.18%。杭萧钢构的董事长单银木曾介绍,在 1999 年的时候,杭萧钢构就已经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开始对钢结构住宅体系进行研究与开发。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一家装配式全产业链一体化企业,其特征是科技创新。企业形成了“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项目建筑总承包+绿色建材+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的“五位一体”绿色建筑集成新模式,并且拥有 600 余项国家专利成果。

钢构房图片_房钢构和行车梁怎么焊接在一起_钢构房

在钢结构住宅领域,记者进行采访并了解到,当下行业所开发的钢管混凝土束结构住宅建筑体系,经过了可行性研究这一阶段,也经历了理论分析与试设计的阶段,还经历了生产工艺研究以及施工工艺研究等多个阶段的工作。这些工作为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积累了一套能够实施且可以复制推广的试点建设经验。并且,这套经验在我国建设规模处于领先地位的钢结构绿色建筑商品房住宅区中,如包头万郡·大都城、杭州滨江星翠澜庭、杭州绿城凤起潮鸣等项目里得到了成功应用。凭借良好的抗震性,钢结构住宅在市场中得到良好反馈。

杭萧钢构完成的超高层钢结构建筑数量经不完全统计已超过 700 幢。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技术及施工工法在诸多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这些项目包括黄河国家博物馆、济南绿地国博城会展中心、海口国际免税城、广州亚运会综合体育馆、杭州东站以及德国法兰克福空铁中心等,这些项目遍布国内外。

绿色建筑产业化仍需提速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表明,到 2025 年,国内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所占比例要达到 30%以上。钢结构建筑作为绿色建筑的应用结构,能够满足大部分需求。然而,另一方面,当前国内钢结构建筑在建筑市场中所占比例不足 10%,与美国的 87%、日本的 70%以及欧洲的 50%相比,差距非常大。

钢结构住宅已获得一定应用。然而,从全国市场范围来看,消费习惯仍在培育阶段,这使得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速度无法跟上。杭萧钢构工业化绿色建筑研究院院长李文斌认为,我国作为世界上建筑体量最大且钢产量最大的国家,钢结构建筑的应用水平相对滞后。从我国的政策导向方面来看,它对钢结构建筑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从钢结构行业应用现状来看,绿色低碳环保以及多重功能优势使得钢结构建筑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钢结构建筑有望成为未来主流的建筑形式,尤其是在钢结构住宅领域,未来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多名受访专家表示,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是钢结构走向市场的重要形式。中国建筑业正在接轨国际潮流,变革是大势所趋。推广钢结构住宅对建筑产业升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业界提出建议,政府层面可以增强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支持力度。在具体实施政策时,把相关资源更多地向装配式建筑进行倾斜,这样就能全面地带动并激发全社会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意愿。

从多方面来看,实现“双碳”战略的根本途径在于科技创新。以杭萧钢构为代表的企业在装配式建筑领域持续进行创新,这种创新将会对城市更新以及老旧住宅小区改造的“减碳”之路起到积极且有效的推动作用。

您想看的: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