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钢铁产业链集群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钢铁强省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 admin
- 2025-03-03
- 钢结构资料库
- 322浏览
- 0评论
为了稳步提升钢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与竞争力,要加快让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产品关联程度强的产业链集群发展壮大,全面推动钢铁强省的建设,于是制定了本行动计划。
一、出台背景
河北省钢铁行业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即从总量性去产能向系统性优产能转变的时期。同时,也处于一个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这个时期有利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并相互促进。为了推动我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布局优化,促进钢铁产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 2020 年 7 月 13 日,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了《河北省钢铁产业链集群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 - 2022 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所确定的主体装备大型化、产品结构高端化、组织机构集团化、空间布局合理化、生产过程绿色化、经营管理数字化这六个目标,将会对河北钢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总体原则
一是将创新发展置于重要位置,注重科技引领。强化企业在创新方面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体系。以产业链为导向来部署创新链,依据创新链来配置资源链,促使钢铁产业体系和发展模式能够以创新驱动为支撑,并加快其形成的速度。
一是坚持结构调整,注重产品多元。坚决推进钢铁产业的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促使企业进行联合重组以及转型升级,全方位推动钢铁产业朝着企业大型化的方向发展,推动技术装备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推动生产工艺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推动下游产品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一是以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综合集成为起始点;二是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流程智能化关键技术研发作为突破点;三是以系统平台和应用示范为依靠;通过这些方面河北钢结构企业排名,全方位、多层次地提升钢铁产业的智能化水平。
坚持节能减排,将绿色发展作为重点。在已经基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之后,持续提升环保节能的管理水平,强化无组织排放的管理工作,持续优化原燃料的结构,主动研发并推广全生命周期的绿色钢材,从而构建起钢铁制造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态势。
三、主要内容
《行动计划》共包括三部分内容。
总体要求方面,阐述了行动计划所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做强中游生产链、稳定上游供应链、延伸下游应用链为目标,制定了构建现代钢铁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该体系规模适度、装备先进、产品多元、布局合理、环保一流、管理高效。同时,还制定了打造钢铁产业链条集群的发展目标,实现特优普产品全覆盖,并向装备配套、绿色建筑、消费用钢等领域延伸拓展。
第二部分,重点任务。八是稳步推进组织机构的集团化发展。支持钢铁企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
第三部分是保障措施。在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方面提出了政策保障措施。在用好盘活土地资产方面提出了政策保障措施。在激发企业主体活力方面提出了政策保障措施。在建立健全落实机制方面提出了政策保障措施。
附件:河北省钢铁产业链集群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为稳步提高钢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快壮大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产品关联程度强的产业链集群,全面推动钢铁强省建设,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创新来驱动,将科技引领突出出来。把创新发展放置在重要的位置上,强化企业在创新方面的主体地位,把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加以完善,依据产业链来部署创新链,根据创新链来配置资源链,快速促使以创新驱动为支撑的钢铁产业体系以及发展模式得以形成。
坚持进行结构调整,将产品多元作为重点。坚决推进钢铁产业的结构调整以及布局的优化,促使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并且实现转型升级,全方位推动钢铁产业朝着企业大型化的方向发展,推动技术装备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推动生产工艺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推动下游产品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坚持互联互通,将智能制造作为重点。从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进行综合集成。以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流程智能化关键技术为突破点。依托系统平台和应用示范。从全方位、多层次提升钢铁产业的智能化水平。
坚持节能减排,突出绿色发展。在基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环保节能管理水平,加强无组织排放管理,不断优化原燃料结构,积极研发、推广全生命周期绿色钢材,构建钢铁制造与社会和谐发展新格局。
打造向消费用钢延伸拓展的钢铁产业链条集群。
主体装备趋向大型化。在 2020 年底之前,开始对 1000 立方米以下的高炉(除铸造用生铁和特钢企业外)以及 100 吨以下的转炉进行升级改造,并且退出 0.25 减量的那部分产能;到 2022 年底之前,努力全部完成升级改造工作,同时建成一批 3000 立方米、200 吨及以上具有示范性的高炉和转炉。
产品结构呈现高端化态势。积极推进高端以及关键钢铁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促使优质、特殊品种钢材的比重得以提升,强化量大、面广优势产品的质量稳定性,构建起“金字塔”型的产品结构。在 2020 年底,普通低合金钢、合金钢的比重提升至 20%,到 2022 年底达到 25%左右,以此为下游产业的升级给予支撑与保障。
组织机构趋向集团化。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的步伐加快,致力于构建这样一种梯次发展格局:以世界级大型集团作为引领,以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集团作为支撑,以新优专特企业作为补充。在 2020 年底的时候,产量排名位于前 10 家的钢铁企业的粗钢产量占比达到了 60%,并且力争在 2022 年底将其提高到 65%,大型企业集团整合上下游链条的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
空间布局实现合理化。城市钢厂逐步向临港、沿铁转移或者有序退出,铁路、水路运输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基本构建起了“临海靠港、铁路沿线”的产业布局。2020 年,石钢、河钢乐钢、太行这 3 个退城搬迁项目完成建成并投产。2021 年,河钢宣钢的产能全部退出。2022 年,城市钢厂搬迁项目基本建设完成。
5.生产过程绿色化。加强对无组织排放的治理,推动钢铁全产业链进行绿色化改造,使得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在 2020 年的时候,钢渣、高炉渣、尘泥等固体废弃物的利用和处置率达到了 100%,并且每吨钢的综合能耗维持在 570 千克标准煤以下;到 2022 年,企业的无组织排放大幅度减少,每吨钢的综合能耗降低到 560 千克标准煤以下,各道工序的能耗一直都比全国平均水平要好。
经营管理实现数字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智能制造水平也明显提高,钢铁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 5G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了深度融合。到 2022 年底,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钢铁行业的主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到了 1000 吨/人年及以上。
二、重点任务
持续巩固钢铁去产能的成果,一直坚持绿色减量发展。打通那些存在的堵点和痛点,以此来稳定产业链;突破那些重点和难点,从而做强产业链;找准那些切入点和创新点,进而延伸产业链。全力构建一个具有较强大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产业体系。
(一)全面完成既定去产能任务
确保“十三五”去产能工作圆满收官。
持续巩固去产能的成果,要严格按照“四个决不允许”的要求来落实。发挥省、市、县、乡这四级的联防联控机制,强化督查巡查以及远程监控等工作。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规的问题,严禁出现违规新增产能的情况,还要严防已经被压减的产能以及“地条钢”再次死灰复燃。
牵头单位是省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为省有关部门以及有关市政府。
(二)着力稳定上游产业供应保障
构建全球铁矿石资源保障体系。河钢集团、敬业集团等大型企业被鼓励发挥龙头作用,它们要积极建立海外大宗物料生产基地和贸易体系,持续提高铁矿石交易定价话语权。省内铁矿企业要被引导进行整合重组,采矿行业的集中度需被提升,以实现规模化经营,同时推进绿色化开采加工。
稳定钢铁冶炼所需的辅料供应。促使焦化企业与钢铁产业的布局同步进行调整,让产能向钢焦一体的企业集中,维持与钢铁相契合的焦炭生产能力。适当发展石灰石、耐火材料、碳素制品等处于钢铁产业上游的相关行业,以提升对钢铁产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提高废钢资源的回收利用能力。拓宽废钢的回收渠道,同时也拓宽废钢的流通渠道。加强对废钢的筛选和分类工作。提升废钢的加工工艺水平。以此来支撑短流程电弧炉炼钢的发展。
牵头单位为省商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责任单位包括省的有关部门以及有关市政府。
(三)重点做强做精中游钢铁制造
鼓励企业投入更多资金,加快推进主体装备的大型化改造。企业要加快实施装备升级改造项目,提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从而实现产品质量提升和能耗降低。在 2022 年底之前,要努力完成 1000 立方米以下的高炉(铸造用生铁和特钢企业除外)以及 100 吨以下转炉的升级改造,使全省钢铁行业的主体装备达到国内领先的水平。
7.着力促进产品结构高端化升级。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新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如超轻金属材料、3D 打印金属材料、航空航天领域用合金材料等;培育一批具有独特优势的高科技钢铁产品;鼓励企业优化工艺流程,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壮大高附加值合金钢和优质钢产品;巩固量大面广普钢产品的市场优势,打造“金字塔”型产品结构。
稳步推动组织机构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加快对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把重点放在推动民营钢铁企业跨区域的兼并重组上,致力于组建 1 到 2 家世界级的大型集团,3 到 5 家在国内有较大学术影响力的大型集团作为支撑,8 到 10 家新优专特型的企业集团,“2310”的梯次发展格局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探索开展不同生产工序之间的多模式整合重组,在研发设计方面加强不同企业和相关行业间的资源共享与技术合作,在铁前工序方面也进行这样的加强,在公辅设施等方面同样如此。
有序实施空间布局的合理化调整。河钢集团乐亭基地、邢台钢铁等退城搬迁转型项目的建设正在加快推进。水曹、迁曹和邯黄铁路的运力资源优势得到发挥,沿线企业组团发展得以推进,迁安、武安两大产业集群重点建设。钢铁产能有序向临港沿铁聚集,曹妃甸、京唐港(乐亭)、丰南沿海工业区、渤海新区四大临港精品钢铁基地重点建设。承德地区的钒钛资源优势要得到充分发挥,以此来打造国际一流的钒钛新材料产业基地。同时,要稳步推进河钢宣钢的产能关停退出工作。
提升生产过程的绿色化水平。提升炼铁系统的工艺水平,优化炉料结构,增加球团矿的比例,提高入炉矿的品质;推广高炉综合长寿等先进冶炼工艺和技术,以及热风炉高温送风、非高炉炼铁等技术,降低燃料消耗和原辅料消耗。推动电弧炉炼钢短流程工艺的发展,从源头减少进入生产流程的资源,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加强钢铁生产的节能减排工作,推进以下生产节能改造:一是高炉余压的回收利用;二是烧结烟气的循环;三是钢渣的综合回收利用;四是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这些改造,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加强无组织排放的治理,推进“公转铁”和“公转水”项目的建设。
11.加快推动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钢铁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智能制造单元的建设,加快智能生产线的建设,加快数字化车间的建设。在烧结球团工序采用模糊控制技术以及综合控制专家系统。在炼铁工序配套高炉专家系统和数据采集及模型开发技术。在炼钢工序应用一键式自动炼钢模式。在轧制工序建设无人或少人值守车间,在仓储等工序也建设无人或少人值守车间。2022 年时,要培育出 15 个及以上的数字化车间。还要打造出 3 家及以上的智能制造标杆项目。
牵头单位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以及省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包括省的有关部门以及有关市政府。
(四)积极拓展下游用钢产业市场
打造优质的板材生产集群。与汽车、家电、造船等下游企业开展近终端合作,加快对汽车板、家电板、硅钢等高端板材产品的研发工作,同时加快其生产进程,进一步将高档汽车面板、新能源汽车用钢市场进行拓展。鼓励板材生产企业加快对低水平热轧机进行改造,推动轧钢生产线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踊跃建设冷轧、镀锌等深加工生产线,构建冷轧薄板、镀层板、涂层板等具有高附加值的板材生产集群,期望在 2022 年底前,使热轧一次板材的深加工比例达到 30%及以上。
推进型钢生产基地的建设。大力推动钢结构建筑的发展,鼓励企业构建钢结构示范产业基地,设立钢结构组配件加工配送中心。支持企业主动研发并生产强度高、耐腐蚀、耐低温等类型的高端产品,开展与钢结构建筑构件需求相匹配的定制化服务,以满足现代钢结构建筑持续提升的安全、长寿以及个性化的要求。引导企业进行协调合作,将项目规划与产品分工统筹起来,进一步把品种规格加以完善,达成差异化互补发展的局面,共同打造出包含 H 型钢、角钢、槽钢、钢板桩等在内的品种多样且规格齐全的型钢生产基地。
巩固线棒材在市场上的优势。鼓励线棒材生产企业去进行 500 兆帕以上热轧带肋钢筋的研发与生产,以此来引领产品的升级。推动钢筋和线材产品进行延深加工,把加工配送中心建立并完善起来,给建筑商提供支架、焊网等终端产品的加工配送服务。支持特钢企业结合工艺技术装备进行改造升级,开发出轴承钢、齿轮钢等优质特钢产品。
延伸钢材的深加工产业链条。钢铁冶炼企业被鼓励建设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以发展剪切、配送等增值服务。要发挥钢铁产品提质升级的带动作用,提升钢铁制品产业的发展质量,推动标准件、丝网、汽车部品部件、管道管件等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钢材加工产业集群提高效益、增强效能。
适度开展相关多元发展。支持钢铁企业去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以及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鼓励那些具备条件的钢铁企业朝着汽车及机械零部件、钢丝绳、钢绞线、电焊条等深加工的方向进行发展。加强国际产能合作,鼓励钢铁企业通过多种渠道参与国外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事宜,同时引导省内具有优势的钢铁企业到境外进行投资建厂。
牵头单位是省发展改革委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责任单位包括省有关部门以及有关市政府。
三、保障措施
加大财税金融的支持力度。要把企业兼并重组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好,像工业余热余压发电、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和出口退税等政策都要落实到位;对于排放大气、水污染物浓度值比国家和地方标准低 30%以及 50%以上的企业,按照规定分不同档次来减征环境保护税。落实金融政策,要做到有保有控。需按照风险可控且商业可持续的原则,积极给予信贷支持。要鼓励那些符合条件的民营钢铁企业到沪、深交易所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上市进行融资,并且按照相应标准给予奖励。
(二)用好盘活土地资产。支持企业进行退城搬迁改造以及转型发展。对于退城搬迁企业腾出来的土地,只要符合土壤环境质量的要求河北钢结构企业排名,就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城乡规划,对用地性质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如果土地出让合同或者土地划拨决定书明确约定由政府收回,那么在经过评估作价并支付补偿之后,将其纳入政府土地储备。在同一市、县范围内的退城搬迁项目中,新址用地经批准可以采取协议出让的方式来取得。企业若利用现有的工业用地来兴办国家所支持的新产业以及新业态的建设项目,在经过市、县政府的批准之后,能够继续按照原先的用途来使用该土地,并且有 5 年的过渡期。当过渡期满之后,就需要依照法律法规按照新的用途去办理用地手续。
激发企业主体的活力。全省技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要得到充分发挥,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以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得到鼓励。要支持民营钢铁企业建设省级以上的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水平研发平台,并且要联合河北工业大学、燕山大学、华北理工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来建立工程研究中心。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企业被鼓励主持或参与国际标准修订,同时也被鼓励主持或参与国家标准修订以及行业标准修订。
建立健全落实机制。首先要强化组织领导保障,省的有关部门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而统筹推进钢铁产业链集群的高质量发展;其次,各有关市政府要履行主体责任,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能够落地落实;最后,行业协会要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到产业链集群的发展中。建立并完善督导激励机制,各地会被鼓励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推动实施差别化的电价、水价以及停限产政策,同时督导激励企业朝着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的方向不断发展。要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及时对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通过多渠道实施正向激励,从而营造出争学赶超的氛围。
河北钢铁三年行动计划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若要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共创和谐网络环境。
转载请注明 : 文章转载自 » 麦子二手钢结构 » 钢结构资料库 » 河北省钢铁产业链集群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钢铁强省建设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