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钢结构资料库 > 正文内容

飞虹连天堑织经纬 中国跨海大桥建设成就映落神州

中新网北京 9 月 14 日电:“飞虹”将天堑相连,编织经纬;“珠联璧合”之景映照在神州大地。

记者 左宇坤

胶州湾宽约 28 公里。湄洲湾宽约 30 公里。泉州湾宽约 42 公里。伶仃洋宽约 65 公里。杭州湾宽约 100 公里。

曾经难以跨越的是海上的天堑,如今,除了那无垠无际的碧波之外,还有一座座既坚实又宽阔的跨海大桥。

勾连天堑、编织经纬,海上架起天路网

跨越江河,跨越湖海,穿越峡谷,连接群山。如今,一个个世界级的桥梁项目正在我国的天南地北迅速生长。

珠江之畔,南海之滨。2018 年,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其总长约 55 公里,名为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始通车运营。从此,香港、澳门、珠海这三地的人流得以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车流也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物流同样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湾区内的要素流动获得了极大的便利,其发展空间也变得更加广阔。

风暴之域乃是强者的战场。在 2020 年,我国拥有了首座跨海公铁两用桥,它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即平潭海峡公铁大桥。这座大桥凭借着坚实的身躯飞虹钢结构,稳稳地“定住”了风暴海域,其体量之大,在跨海大桥中创下了之最。

2022 年 8 月,我国首条跨海高铁即新建福厦铁路全线铺轨贯通。踏上新的征途,我们砥砺前行。这开创了我国高铁海上建设的先河,为解决东南沿海地区铁路的“瓶颈”制约,以及构建现代交通新格局,补上了一块重要的拼图。

公路大桥、公铁两用大桥以及高速铁路桥都有所涉及,从跨江大桥到跨海大桥,众多新型桥梁结构和技术被广泛运用,从而造就了我国跨海大桥建设的新速度。

钢结构fj_钢结构flt_飞虹钢结构

港珠澳大桥。 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飞虹载入幸福来

李新国 15 年前从厦门大学毕业,之后乘坐火车来福州创业。他觉得 13 个小时的颠簸路途很耽误工夫。福厦铁路开通后,他在福州和厦门间开始了“双城生活”。他表示只要两个小时,当天就能往返,觉得实在太方便了。

福厦高铁速度更快,这让李新国的期待增添了一分。福厦高铁通车之后,福州到厦门的行程能够缩短到 1 小时以内,从而为打造福建沿海的“一小时经济圈”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原来去澳门一天仅能跑一趟,现今一天能跑四趟;原本通过香港机场走的航空货,需提前两天抵达香港仓库,如今通过大桥只需提前半天。对于在珠海从事跨境电商工作的郑太龙而言,港珠澳大桥带来的最直观感受为:运货花费的时间减少了,收益提升了。

粤港澳大湾区对于当地居民来说,是家的范畴得到了扩大和延伸。既要加强硬件联通,又要加强软件联通,这是高质量建设大湾区以及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必须要走的路径。“轨道上的大湾区”正在不断加快形成的进程,基本已经构建起了“1 小时生活圈”。

在福建,杨朝平出生于平潭苏澳镇梧井村。他还记得小时候的事飞虹钢结构,那时他跟着父母从平潭前往福州探亲。他们先从家里坐上拖拉机前往码头,接着乘坐轮渡到达松下镇,之后再转乘汽车前往福州市区。整个行程至少需要 12 个小时。因为从小就晕船,所以杨朝平“特别害怕去福州”。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的公路段开始通车试运营了。这为平潭增添了一条高速公路通道,其设计时速为 100 公里,共有六车道。同时,还增添了一条铁路通道,时速为 200 公里。条条大道一直不停地向前延伸,将两地联通起来,促进了交流,也传递着乡愁。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 王东明 摄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挑战“建桥禁区”

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它也是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跨海大桥,还是世界行车速度最高的跨海铁路,亦是世界最大跨度的跨海峡公铁两用斜拉桥,更是世界上最大跨径海中钢箱梁悬索桥……跨海大桥的建设难度极为巨大,建设过程也十分漫长,那么,为何数以万计的建设者们要一次次跨越那茫茫大海呢?

从某一角度而言,港珠澳大桥是个很有吸引力的事物;然而从工程建设的难度方面来看,它却是个极具挑战性的存在。中交公规院总经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设计师刘晓东表示,在半刚性结构的设计理念之下,成功地将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建设完成了。

钢结构fj_钢结构flt_飞虹钢结构

建设中的深中通道里,有世界最大跨径海中钢箱梁悬索桥伶仃洋大桥,它将通过人工岛与世界首例特长双向八车道海底隧道紧密联合在一起。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的沉管段长度约为 5 公里,它由 32 个管节以及 1 个最终接头构成。各个管节如同拼积木一般,成功实现了“海底牵手”。然而,单个管节的体量简直可以与一艘中型航母相媲美。中交公规院的副总经理、深中通道的总设计师徐国平进行了介绍。正因如此,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大规模运用了钢壳混凝土结构。

跨越大海存在难度,这种难度不仅体现在长度和跨度的突破上,还体现在海洋自身所带来的“挑战书”方面。

福建省平潭县一带,每年六级以上大风的天数超过 300 天,风势很大,海浪很急。中铁大桥局平潭海峡公铁大桥项目总工程师王东辉表示,恶劣的气候条件以及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使得这里曾经一度被称作“建桥禁区”。

中铁大桥局为克服恶劣自然环境,在大桥施工时采取了钢桁梁整孔全焊接制造的方式。先在工厂进行整体制造总拼,接着历经约 1000 公里的海上运输,到达桥位处。然后通过现场海上浮吊进行整孔架设,这在国内是首创之举,填补了我国斜拉桥大节段钢桁梁整孔吊装架设的技术空白,实现了钢桁梁桥梁架设施工从单片架设到整节间架设,再到整孔架设的一个飞跃。

中铁大桥局花费 3 年时间打造出“大桥海鸥号”自航双臂架变幅式起重船。它的起重能力达到 3600 吨,这相当于 2400 辆小轿车的重量。其主钩起升高度达到 110 米,相当于 39 层楼的高度。该起重船是国内起重量最大且起升高度最高的双臂架起重船。

我国首座跨海高铁——福厦高铁。 供图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不久前,安海湾特大桥的最后一段轨道铺设完成了。这一事件标志着我国首条跨海高铁——福厦高铁,在通往开通运营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

安海湾特大桥由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负责建设,它是新建福厦铁路全线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在历经四年多的建设过程中,大桥建设者们先后攻克了诸多施工难题,包括潮汐区钢混组合吊箱围堰、大直径深水桩基以及主塔钢锚梁定位等。泥沙分离器等设备,还有混凝土超灌提醒仪等仪器,以及超声波检孔仪等器具,再加上智能温控系统等,安海湾特大桥施工所采取的最新桥梁施工技术和工艺有 10 余种之多。

蓝图逐渐展开,建设如火如荼。众多大桥最终化作我们脚下稳固的道路,踏上这些海上的道路,我们跨越的不只是大海,更是迈向一个共同的未来。

您想看的: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