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钢结构防腐蚀设计指南:腐蚀性等级、保护层选择与施工要点详解
- admin
- 2025-01-23
- 钢结构资料库
- 614浏览
- 0评论
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腐蚀是建筑钢结构的常见危害,表现为截面不均匀弱化,对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建筑钢结构工程通常需要进行防腐设计。防腐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防腐保护层的腐蚀程度和设计使用寿命,选择防腐保护层的匹配和厚度,明确除锈等级、施工顺序和涂装性能等
腐蚀性等级和防腐保护涂层
介质对建筑钢材的腐蚀性可根据介质形状、介质类型及浓度、环境湿度等进行分类。防腐保护层的设计使用寿命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维护的难易程度和施工要求可划分如下:
保护层的匹配及厚度
由于建筑钢结构工程中的腐蚀环境不同,腐蚀速率有很大差异,适用的腐蚀方法也不同。防腐解决方案包括以下或其组合:防腐涂层、各种工艺形成的金属保护层(锌、铝等)、阴极保护措施和耐候钢。常用的防腐涂料选择如下:
其中,涂层厚度是指干膜的厚度;当使用富锌原硅酸乙酯、富锌硅酸锂、富锌硅酸钾时,应为1层;当使用富锌环氧、富锌聚氨酯、锌、水玻璃、富锌和冷涂锌底漆时,宜涂2遍。防腐保护层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需满足最小厚度要求:
其中,涂层厚度包括油漆层厚度或金属层与油漆层的复合厚度;采用喷锌、铝及其合金时,金属层厚度不应小于120μm,采用热镀锌时,锌层厚度不应小于85μm;室外钢结构工程涂层厚度应增加20~40μm。
除锈等级
钢结构表面的初始腐蚀等级和除锈质量等级应按《涂装前钢材表面处理的表面清洁度目视评估第1部分:未涂装钢材表面和综合去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腐蚀》确定构件所用钢材的初始表面腐蚀等级不得低于C级;薄壁(厚度≤6mm)构件或主要承重构件不得低于C级。比班级B、钢材表面除锈的最低质量等级应符合下表规定:
其中,新建工程中重要结构构件的除锈等级不应低于Sa2 1/2,除锈后的表面粗糙度应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的相关规定。
施工顺序
防腐涂层结构可以由底涂层、中间涂层、面涂层、或底涂层和面涂层组成。涂层应粘合良好且相互兼容。
1)采用膨胀型防火涂料配套体系时,可按防腐底漆→防腐中漆→防火涂料→防腐面漆的顺序进行施工。在轻微或弱腐蚀环境下钢结构防火涂料及防腐涂料的施工顺序是怎么样的?,如果防火涂料能够满足耐久性要求,则可以不需要防腐面漆。
2)当采用非膨胀型阻燃涂料配套体系时,可按防腐底漆→防腐中涂→阻燃涂料的顺序进行施工。在强、中腐蚀环境下,应加装防腐面漆。
涂层性能
防腐涂层工程材料必须有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其质量和材料性能不得低于《建筑防腐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规定;涂层的质量、性能和检验要求应符合《建筑用钢结构防腐涂料》的规定。同一涂层体系中各层涂层的材料性能应互补、相互兼容、良好结合。热喷涂锌、铝或锌铝合金所用喷涂材料的质量要求应符合《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锌“铝合金及其合金”的热喷涂》的规定;镀锌板应符合《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的规定;热镀铝锌合金基材应符合《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的规定;颜色——压型钢板的涂层钢板应符合《建筑用压力型材钢板》的规定;耐候钢的使用应符合《耐候结构钢》的规定。
其他要求
※ 对危及人身安全、维修困难的部位以及重要的承重结构和部件应加强防护;对于腐蚀使用环境严重且仅靠涂漆难以有效防护的主要承重钢结构构件,宜采用耐候钢或外包混凝土;当某些次要构件的设计使用寿命与主体结构不同时,次要构件应易于更换。
※ 采用型钢组成的杆材时,型材之间的间隙宽度应满足保护层施工、检查和维护的要求;当不同金属材料接触会加速腐蚀时,接触部位应采取隔离措施;焊条、螺栓、垫圈、节点板等连接部件的耐腐蚀性应不低于主体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垫圈不宜采用弹簧垫圈;螺栓、螺母、垫圈应采用镀锌等方法进行保护,安装后应采用与主体结构相同的防腐方案。
※ 设计使用年限大于或等于25年的建筑,应加强对难以维护的结构的保护;应避免难以检查、清洁和油漆的地方,以及容易积聚水分和大量灰尘的死角或凹槽;封闭式门 分段构件应沿其整个长度和端部焊接封闭。
※ 柱脚低于地面的部分应采用较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包裹(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包裹混凝土的高度距室外地面不应小于150mm钢结构防火涂料及防腐涂料的施工顺序是怎么样的?,室内地面不应小于50mm。应采取措施防止水分残留;柱脚底面距地面时,柱脚底面距室外地面不应小于100mm,室内地面不应小于50mm。
防腐蚀设计防火涂层配套体系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若要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共创和谐网络环境。
转载请注明 : 文章转载自 » 麦子二手钢结构 » 钢结构资料库 » 建筑钢结构防腐蚀设计指南:腐蚀性等级、保护层选择与施工要点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