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装施工技术与方法详解:从常规吊装到双机抬吊的全面指南
- admin
- 2025-03-08
- 钢结构资料库
- 838浏览
- 0评论
一、吊装施工
1、常见吊装设备
4、常规吊装方法
常规吊装通常指的是直接借助各类吊车或吊机来对构件进行吊装这一行为。
4.2、钢柱吊装,一般采用两根或多根钢丝绳进行吊装。
扁担用于吊装。当一些结构在高空拼装存在不便,然而在地面却易于拼装,并且拼装后的重量能满足起重设备的起重性能时,就在地面进行拼装,之后通过钢扁担平衡梁来进行吊装。在必要的情况下,会增设倒链来调节组合件的吊装姿势。
5、双机抬吊
5.1、适用范围:
大跨度钢结构桁架吊装。
超长、超重钢梁梁吊装。
整榀超大面积桁架吊装。
大型设备吊装等。
5.2、工艺要点:
双机抬吊构件时,需依据起重机的起重能力来进行合理的负荷分配。吊重质量不能超过两台起重机所允许起重量总和的 75%,并且每一台起重机的负荷量不宜超过其安全负荷量的 80%。
操作时需在统一指挥下进行,动作要协调,要同时升降和移动,并且吊钩要基本保持垂直状态。驾驶人员之间要相互密切配合,避免因一台起重机失重而导致另一台起重机超载。
吊装时钢结构刷漆系数,有专人专门负责进行统一指挥。此人的站位要位于操作人员的视力能够触及到的位置,并且能够清晰地看到整个吊装的过程。起重机的驾驶人员必须对各种信号都非常熟悉,并且按照指挥人员所发出的指挥信号来进行操作。指挥信号应该提前统一进行规定,发出的信号要清晰、鲜明且准确。
倒链辅助吊装(钢柱)的适用范围如下:现场塔吊无法满足吊装要求时;小型吊车难以进入吊装区域时;采用吊装支架进行吊装时。
工艺要点:
6.1、将钢柱运到安装位置并按要求放置。
根据安装方案来搭设或制作吊装支架,这个支架要比钢柱的安装高度更高。并且,吊装架必须牢固,要能够可靠地固定住。
6.3、吊装前对直接进行现场验收后使用。
6.4、在支架上设置受力点,挂设倒链。
6.5、吊装过程要缓慢起吊,随时观察,避免发生危险。
钢柱就位时,其开始缓慢下落。在初步校正之后,对钢柱进行临时固定。接着,拉设缆风绳。
钢柱需要进行调节。首先通过测量仪器进行观测,然后使用千斤顶对钢柱的标高和轴线位置进行调整。当调整到满足规范要求后,再拧紧安装螺栓或地脚螺栓。
7、倒链(卷扬机)辅助吊装(钢梁)
适用范围:
在特殊情况下,如果场地受到限制或者是在狭小的室内,起重设备就无法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提升架或者倒链来进行安装。
工艺要点:
施工之前,要检查作业环境是否安全。同时,要设立警示区。并且,所有的受力杆件、钢丝绳、起升动力设备以及锚固设施都应该经过计算,以确保满足要求。
在钢梁安装的位置处,安装提升支架。要保证提升支架牢固且可靠。在支架的外伸段设置吊耳,将其作为倒链的挂设点。
7.3、提升过程要缓慢进行,注意观察,防止发生危险。
7.4、钢梁提升到预定位置后,进行临时固定。
7.5、钢梁校正、安装完成,撤掉倒链,拆除安装支架。
8、钢梁分段吊装
适用范围:
构件的尺寸比较长,在运输方面存在不便。同时,施工现场将构件拼装完成后,整体起吊所需的起重设备无法满足吊装的要求。鉴于此,采取了分段吊装的方式。
工艺要点:
8.1、钢梁倒运
把钢梁分段运输到安装位置附近。
8.2、搭设临时支撑
依据设计图里钢梁断口所处的位置标高以及中线位置,来设立临时支撑,并且要确保临时支撑是稳固的,不会出现下沉或者移动的情况。
8.3、钢梁吊装
钢梁吊装时,需先吊装远端钢梁,接着吊装近端钢梁。先将搭在临时支撑上的钢梁进行吊装,而后再吊装另一根钢梁。在主钢梁安装完毕后,借助测量仪器进行观测,通过千斤顶来对钢梁进行校正,校正过程中要注意钢梁的起拱尺寸,调整完毕后进行焊接。
8.4、吊装完成
焊缝探伤合格后,卸载临时支撑。
二、焊接施工
1、焊接材料
焊材选用原则:
根据母材的化学成分,考虑其力学性能和焊接性能。同时结合构件的结构特点以及使用条件,综合进行考量后,选用焊材。
并且不能超过母材规定的抗拉强度上限。
不同钢号的碳素钢、低合金钢以及焊接用铸钢件进行焊接时,推荐采用与强度级别较低的母材相匹配的焊接材料。从合金含量方面来考虑,可以按照合金含量低一侧的母材,或者选择介于两者之间的焊接材料。
2、焊接环境
焊条电弧焊以及自保护药芯焊丝电弧焊,焊接作业区的最大风速最好不要超过 8 米/秒;气体保护电弧焊,其焊接作业区的最大风速不宜超过 2 米/秒。要是超出了这些范围,就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保证焊接电弧区域不会受到影响。
2.2、当焊接作业处于下列情况之一时严禁焊接:
2.2.1、焊接作业区的相对湿度大于90%。
2.2.2、焊件表面潮湿或暴露于雨、冰、雪中。
焊接作业的条件不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焊接与切割安全》GB9448 中的相关规定。
焊接环境温度处于 0℃以下但在-10℃及以上时,需要采取加热或防护措施。要确保接头焊接处各个方向上,不小于 2 倍板厚且不小于 100mm 范围内的母材温度,不低于 20℃或者规定的最低预热温度中的较高值,并且在焊接过程中不能低于这个温度。
焊接环境温度低于-10℃时,必须进行相应焊接环境下的工艺评定试验。并且要在评定合格之后才可以进行焊接。如果不符合上述规定,就严禁施焊。
3、手工电弧焊
手工电弧焊(简称手弧焊),是以手工操作的焊条以及被焊接的工件作为两个电极。利用焊条与焊件之间的电弧热量来熔化金属,从而进行焊接。其使用范围是:适用于黑色金属的全位置焊接。在钢结构工程中,主要在施工准备阶段、进行零星加工时、对构件进行临时固定时以及铺设楼承板时使用。
工艺要点:
施焊之前,焊工需要对焊接件的接头质量进行复核,同时也要对焊接区域的坡口、间隙、钝边等的处理情况进行复核。如果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就应该将其修整合格,之后才可以进行施焊。
8.2、焊接区应保持干燥、不得有油、锈和其它污物。
焊条在使用之前需要按照产品说明书所规定的烘焙温度来进行烘焙。
4、CO2 气体保护焊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是一种焊接方法。它以二氧化碳气作为保护气体来进行焊接。在应用方面,其操作较为简单,既适合自动焊,也适合全方位焊接。在焊接过程中不能有风,所以适合在室内作业。二氧化碳保护焊的全称是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电弧焊。其保护气体通常是二氧化碳,有时也会采用 CO2+Ar 的混合气体,主要用于手工焊。适用于厚度在 0.6mm 到 150mm 之间的钢板焊接,钢结构工程主要包含钢柱的对接焊以及钢梁的对接焊等。
工艺要点:
4.1、垂直或倾斜位置开坡口的接头必须从下向上焊接。
4.2、室外作业在风速大于2m/s 时,应采取防风措施。
4.3、必须根据被焊工件结构,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
4.4、对接焊两端应设置尺寸合适的引弧和熄弧板。
4.5、应经常清理软管内的污物及喷咀的飞溅。
有坡口的板缝,特别是厚板的多道焊缝,每层的厚度要做到不大于 4 毫米,这样能让焊缝熔合得良好。
根据焊丝的直径来正确地选择焊丝导电咀。焊丝伸出的长度通常应该被控制在 10 倍焊丝直径的范围之内。
导电咀磨损后,其孔径会增大。孔径增大后,会引起焊接不能稳定的情况。此时,就需要重新更换导电咀。
5、预热及后热处理
工艺要点:
对于较厚的板件,也就是厚度大于 25mm 的板件,在 T 型接头以及角接接头中钢结构刷漆系数,应当采取能够防止层状撕裂的措施。
措施包含以下内容:在焊接之前进行预热;在焊接之后缓慢地进行冷却或者进行后热;认真地清除焊口位置的油锈、毛刺以及水分。
预热的加热区域需在焊接坡口两侧。其宽度应各达到焊件施焊处厚度的 15 倍以上,同时不能小于 100mm。
预热温度适宜在焊件的反面进行测量。测温点要位于离电弧经过之前的焊接点在各个方向上都不小于 75mm 的地方。
当使用火焰进行预热时,正面测温应该在火焰预热示意以及电加热焊前预热实例的加热停止之后进行。
6、栓钉焊接
工艺要点:
6.1、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要求,需对设置栓钉的钢梁进行测量放线。在放线过程中要留意,放线的位置必须与钢梁的中心线相对应。
6.2、磁环摆放
将磁环沿着粉线进行摆放,摆放时要保证间距符合设计要求,并且要将磁环摆放在压型板的波谷位置或者桁架板的桁架空隙处。
6.3、栓钉焊接
栓钉焊接时,栓钉与压型板的接触点需与钢梁紧密贴合,不得有杂物存在,也不能有砼。
6.4、焊接完成,弯曲实验
焊接完毕后,将磁环敲碎。接着对焊缝进行外观方面的检查,之后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打弯 30°的检查。
6.5、磁环清理
检测合格后,清理废弃磁环。
三、高强螺栓施工
1、高强螺栓
高强螺栓复验要求:
工程使用的高强螺栓需按照设计及规范的要求来选用。这些高强螺栓的材料要符合要求,规格也要符合要求,性能同样要符合要求。
连接副的紧固轴力试验制作单位在工厂进行,制造厂按规范提供试件。同时,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试验制作单位在工厂进行,安装单位在现场进行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复验。
连接副复验所用的螺栓需在施工现场待安装的螺栓批里随机挑选。每一批都要抽取 8 套连接副来进行复验。
连接副预拉力可以通过使用经过计量检定且校准合格的轴力计来进行测试。
试验用的扭矩扳手需在试验前进行标定,其误差不得超过规范 2%。
2、高强螺栓施工流程
四、楼承板施工
1、楼承板
支承楼面混凝土的压制成型的钢板被称作压型钢板,也叫楼承板或钢承板。其适用范围广泛,在电厂、电力设备公司、汽车展厅、钢结构厂房、水泥库房、钢结构办公室、机场候机楼、火车站、体育场馆、音乐厅、大剧院、大型超市、物流中心以及奥运场馆等钢结构建筑中都有应用。要适应主体钢结构快速施工的需求,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提供稳固的作业平台,还可以采用多个楼层铺设压型钢板,并且能够分层浇筑混凝土板来进行流水施工。楼承板的分类有:
1.1、开口压型钢板
波谷需要铺设受力主筋。因为遇到火灾,底面会全部暴露在外。所以需要喷涂防火涂料。
1.2、闭口型压型钢板
铺设时,次梁间距以在三米左右为最好。它的耐火性能良好,无需喷涂防火涂料。在板底可以设置卡槽,这样能方便内装吊顶。
1.3、缩口型压型板
底口缝隙比较小,可相当于纵筋,刚度较好,底口也能进行悬挂。
1.4、钢筋桁架楼承板
在加工厂定型加工,然后现场直接铺设在钢梁上,通过点焊以及栓钉焊接的方式与结构固定成一个整体,按照设计的需求绑扎面筋,验收完毕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2、楼承板铺设工艺要点:
测量放线时,在安装压型钢板之前,要在钢梁上弹出基准线。当垂直铺设时,钢梁翼缘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50mm。
2.2、压型钢板铺设
压型钢板需边铺设边进行固定。其固定方法为:端部与钢梁翼缘通过点焊来固定,且固定间距为 200mm;同时,对于钢板的每个肋部也采用点焊固定。在压型钢板纵向与梁连接时,同样用点焊固定,固定间距在 450mm 至 600mm 之间,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因风吹而发生移动。
2.3、栓钉焊接
安装之前要先进行放线工作,把栓钉的准确位置确定下来。接着要对该点进行处理,包括除锈、除漆以及除油污等,要处理到能够露出金属光泽的程度。并且要让施焊点局部保持平整。
2.4、混凝土浇筑
砼施工前需要去除杂物。砼浇筑完成后,若楼承板底部未被充分支撑,那么在未达到混凝土 75%设计抗压强度之前,不能在楼面上附加任何其他荷载。
五、现场防腐补涂
1、防腐材料
1.1、品种规格:
1.1.1、建筑钢结构工程防腐材料的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
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材料包含底漆、中间漆、面漆,还有稀释剂以及固化剂等。
建筑钢结构工程的防腐涂料包含油性酚醛涂料;包含醇酸涂料;包含高氯化聚乙烯涂料;包含氯化橡胶涂料;包含氯磺化聚乙烯涂料;包含环氧树脂涂料;包含聚氨酯涂料;包含无机富锌涂料;包含有机硅涂料;包含过氯乙烯涂料。
1.2、质量要求:
各种防腐蚀材料需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指标规定,并且要有产品出厂合格证明。倘若存在特殊要求,就应当具备相应的检验报告。
防腐蚀涂料的颜色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
2、现场补涂
工艺要点:
现场施工人员选用油漆时严格按照工艺人员的技术交底来进行。他们选用指定的油漆,并且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对油漆进行合理的稀释配比,同时将油漆充分搅拌均匀。
2.2、油漆搅拌均匀后立即使用,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用完。
施工前,构件表面需要保持干燥状态。不能有灰尘,不能有油污,也不能有水等杂物。
开桶前需将桶外的灰尘和杂物清除干净,以防其混入油漆桶内。并且要对涂料的名称、型号以及颜色进行检查,看其是否与选用要求相契合。还要检查制造日期是否超过了贮存期,凡是不符合要求的涂料都不可以使用。
2.5、现场补涂部位,打磨至St3 级,采用刷涂方法施工。
每道涂层进行涂装之前,需要对上一道涂层的表面进行砂磨和清洁处理。要除去上道油漆表面的漆雾、流挂、灰尘、油污以及其他污染物。并且要保证上道油漆漆膜表面是平整的。
六、防火涂料施工
1、常用防火涂料种类
按使用场所分类:
室内钢结构防火涂料,可用于建筑物的室内部分,也可用于隐蔽工程的钢结构表面。
室外钢结构防火涂料的使用范围是建筑物室外或露天工程的钢结构表面。
按使用厚度分类:
1.1、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涂层厚度小于或等于3mm。
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涂层厚度情况为:大于 3mm 同时小于或等于 7mm 。
厚型钢结构防火涂料,其涂层厚度大于 7 毫米,同时小于或等于 45 毫米。
七、防火涂料施工
2、防火涂料滚涂、刷涂施工
适用范围:
适用于超薄型防火涂料施工。
工艺要点:
第一层超薄型防火涂料施工需要在对钢结构表面进行清扫之后,通过目测以及触摸进行检查,确认表面干燥且没有灰尘和杂物的情况下,才可以开始施工。
涂料开启后,需将其搅拌均匀。若感觉涂料太稠,可适量添加配套的稀料进行稀释。只有在质检员现场检查合格后,才可以开始施工。对于双组分装的涂料,应在施工现场进行调配;单组分装的涂料也应充分搅拌。施工现场应保持通风良好。
熟练工人先刷第一遍,第一遍要刷得尽量薄,需将厚度控制在 0.3mm 以内。
第一遍涂刷完成后,每一遍涂刷的厚度大约为 0.3mm ,一直涂刷到所需的厚度。
每遍涂刷之前,都需要质检员认可表干程度。只有在质检员认可表干程度之后,才能够涂刷下一遍。表干时间大约为 8 小时。施工人员配备了测量器具,以便随时检测涂层厚度。
对于可能会被污染到的施工现场的成品,使用彩条布进行遮挡保护;对于可能会被污染到的施工现场的成品,使用塑料薄膜进行遮挡保护。
3、防火涂料喷涂施工
适用范围:
适用于超薄型、薄型、厚型防火涂料施工。
工艺要点:
3.1、喷涂前成品防护清洁工作面,将钢构件表面清理干净。
防火涂料进行喷涂。在涂刷时,表面除锈后的 8 小时内应涂刷底漆,并且第一道面漆与底漆的涂刷间隔时间不得超过 24 小时。
防火涂料厚度检查与验收时,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厚度针来检测涂层厚度,直至达到规定厚度。底涂层通常应喷涂 2 至 3 遍,每遍之间间隔 4 至 24 小时,要在前一遍基本干燥后再喷下一遍。头遍喷涂只需盖住基底面 70%即可,二、三遍喷涂时每遍厚度以不超过 2.5 毫米为宜。
3.4、成品保护
钢结构涂装完成后,需要采取临时围护措施进行隔离。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出现碰撞、踩踏等情况,避免对图层造成损伤,进而导致返工。
textnumbers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若要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共创和谐网络环境。
转载请注明 : 文章转载自 » 麦子二手钢结构 » 钢结构资料库 » 吊装施工技术与方法详解:从常规吊装到双机抬吊的全面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