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钢结构资料库 > 正文内容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冶驻沪子企业勇担疫情防控重任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冶驻沪子企业勇担疫情防控重任

一天也不耽误 一天也不懈怠

疾风能够知晓坚韧的草,烈火能够见证真的金。疫情防控的战场没有硝烟,同时也是检验党员初心使命的考场。当下,上海的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的时期。中冶驻沪的子企业坚决落实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中国五矿党组和中冶集团党委的有力领导之下,充分把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出来,也把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出来。一直秉持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去践行伟大的抗疫精神。在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承担起上海市疫情防控的援建任务、志愿服务任务以及医疗保障任务等多项任务。在大战大考当中,冲锋在最前面并且勇于争先,体现出了新的担当,书写出了新篇章。

筑 牢 坚 强 堡 垒

上海宝冶建筑工程公司援建嘉定区朱戴路方舱医院党员突击队

4 月 5 日,上海宝冶建工作为主建单位。该单位立刻成立党员突击队并投入战斗。面对紧迫的建设任务,他们快速响应,迅速抽调 600 余名作业人员出征,驰援“疫”线。这支突击队紧盯现场施工质量,回应各类需求,沟通各种关系,合理安排工序,克服种种困难,夜以继日地紧张有序推进方舱建设。突击队队长称,在这场时间紧迫且任务繁重的方舱医院建设赛事里,我们是上海宝冶形象的代表,必须展现出能来之即战、战之必定胜的风貌,从而打赢这场重大且艰难的战役。使命扛在肩上,初心坚定如磐石。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中国五冶上海分公司党总支

面对上海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从 3 月 17 日开始,中国五冶上海分公司党总支被赋予重任。他们成立了临时应急项目党支部,连续 32 天在核酸检测实验室奋战,在 2 个方舱建设的第一线拼搏,还投身于志愿者服务的战斗中。党员们毫不犹豫地请战,挺身向前,冲锋在最前面,深感光荣。在上海的抗疫斗争中,他们经受了考验,每一个党员和群众都信念坚定,成功地完成了四次驰援任务。这支团队用 13 小时将约 600 平方米的核酸样本实验室搭建完成;接着隔日便投身到核酸检测志愿者服务的队伍里,在 2 天内的 15 个点位完成了 30 万人的核酸检测志愿服务;随后又经过 12 天的日夜奋战,在上海富长路的一片荒地上建起了可容纳 2000 个床位的集中隔离点应急项目。疫情当前,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再次展现威力。党支部带领一线党员毫不畏惧地向前行进,再次踏上征程,迅速奔赴浦东临港帐篷方舱医院。他们连续 7 天日夜不停,最终完成了共计 5 万平方米的方舱建设任务。

中国二十冶冶金公司劳动力资源中心党支部

运输钢结构的车辆根本无法进入现场。面对这种情况,党支部书记嗓音嘶哑,他号召全体人员用人力进行搬运。全体人员一刻也不能懈怠。他们自发在泥泞中站成两排。钢架在他们的手上和肩上接力传递。他们宛如纤夫,将泥泞当作河水,在两边系上绳子。每个人都弓身背绳,朝着“目的地”齐心协力地用力。许多人的手被勒出了血痕,有的人身上沾满了泥,有的人的工作服被扯破了……在人力运输的保障下,所有钢结构都运输到位,为后续安装争取到了时间。党发出号召急需找安装钢结构队伍,我就会行动。在生命方舱建设处于关键之时,这支党支部冲到了第一线急需找安装钢结构队伍,在实际工作中干出了成效。他们与时间展开竞赛,也与身体的极限进行比拼。在 18 日那天,他们圆满地完成了任务,通过实际行动扛起了央企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中国十七冶房屋分公司党员突击队

4 月 13 日,中国十七冶首支抵达上海临港方舱医院援建的队伍从马鞍山出发,房屋分公司在项目现场迅速组建了 11 人的党员突击队。这支突击队 24 小时奋战在项目建设一线,负责现场土建施工。他们在次日早晨 8 点半赶到现场,此前经过了长途跋涉,到达后来不及休息就投入到大干之中。因为大雨使得现场情况发生突变,所以突击队迅速调整了施工方案。他们起初在淤泥中进行作业,之后铺设钢板以保障道路的畅通,从而确保了混凝土能够及时浇筑。在第一天晚上,宿舍的数量不够,于是突击队员把床铺让给了一线工人,大家轮流上岗,并且轮流在车中休息。党员突击队带头冲在前面,顺利地完成了临港方舱医院竹园区域的地坪以及室外地坪的工作,还有道路混凝土的浇筑,面积达到 8000 多平方米,这为后期大棚的安装争取到了时间。接着,突击队又投身到其他工作当中,完成了 300 米的道路及排水沟施工,铺设了 2300 多套床位,并且完成了 138 间移动厕所淋浴间的基础施工等工作。

中冶宝钢建安分公司党总支

4 月 11 日,建安分公司接到紧急驰援上海临港方舱医院建设的指令。凌晨,他们完成了队伍集结并连夜出征。在保障建设任务的同时,还承担了后勤服务的重任,负责提供“一日四餐”的饮食补给。建安分公司党总支一刻也不耽误,连夜搬运了 500 多提饮用水,日均供应 26000 余份工作餐。负责餐饮保障的同志经常忙得连自己的饭都顾不上吃。16 日,前期连续降雨且受前道工序工期限制。他们展现出“开工即决战、起跑即冲刺”的决心,就地组建党员突击队。施工条件受限,他们就去创造条件。场地泥泞导致车辆无法进出,党员带头扛起上千公斤的构件。几十跨的横梁靠人力肩扛手抬运进现场。吊车没有站位条件,即便开荒铺路也要让所有吊车全勤上岗。他们在艰险面前毫不退缩,特别能吃苦且特别能战斗,全力建设守护人民健康、城市安全的坚实屏障,使党旗在防疫一线高高飘扬。

中冶钢构华东公司浦东临港方舱项目党员突击队

4 月 12 日,中冶钢构全力以赴再次出征。它与各个兄弟单位一起,参与援建上海临港 F16 - 02 地块的方舱医院。华东公司承担重任,毅然成立党员突击队。接到援建任务后,仅 2 小时就锁定 200 名骨干力量。一天之内,全部进场到位。火速完成施工方案编制,倒排工期并挂图作战,实现 24 小时“白+黑”无缝衔接。全体党员冲锋在前,竭力采购各类物资,全力解决建设材料与施工人员调配难题。时间紧、任务重,这对所有援建单位是极大考验!项目突击队面对困难毫不畏惧。他们在确保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的同时,全力推进工程进度。在暴雨的考验下,他们高呼:这是展现共产党员本色的时刻。他们要用在此次战疫中的出色表现来检验党员、党组织的“成色”和战斗力。到 4 月 18 日为止,中冶钢构负责的 16 个方舱的搭建安装任务已全部完成。

中冶医院门诊党支部

中冶医院门诊党支部有 6 个党小组,这些党小组共有 49 名共产党员。他们不惧艰险,在抗疫主战场昼夜奋战,成为守“沪”抗疫的中坚力量。检验科党员率先行动,全体人员驻守在医院。他们身着“大白”,全天 24 小时在高风险的 PCR 实验室奋力拼搏。他们分秒必争,努力提高每一个环节的效率。他们吃饭的时间不到 2 分钟,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到 3 小时。不到极限绝不离开实验室。他们硬是快速而准确地将满墙满地的样本报出结果。日均核酸检测量达到 1 万例以上,1 个月完成核酸检测 40 多万例,超出了过去两年 30 万例的工作总量。发热门诊持续 24 小时在极为危险的地方奋战。高风险病人不断被送来,阳性患者频繁被检出。有的护士连续工作 10 个小时且不吃不喝,脱下防护服后立即瘫坐在卫生间门口。医生夜班后仅休息 3 - 4 小时,便主动进去诊治患者。负责与社区对接的同志几乎一直不休息,手机铃声持续不断,要处理突发事件、安排车辆转运以及回答小区居民的大量医疗咨询。医院战疫前哨的急诊科是区内少数几家坚持开放的综合医院急诊室之一。它 24 小时连轴转,日接诊量达到 600 多人,这个接诊量是平时的 5 至 6 倍。在接诊量最多的时候,有 5 辆 120 同时排队进入医院。

中国二十二冶华东公司静安区方舱隔离点项目临时党支部

4 月 15 日晚上,中国二十二冶华东公司收到了静安区政府发来的关于建设方舱隔离点项目的紧急通知。随后,项目马上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接着,经过紧张的策划与协调工作,还有核酸抗原检测以及证明的办理等事宜。在这些工作完成后,临时党支部的首批 23 名管理人员于凌晨 1 点抵达现场并进驻。项目要在占地 27 亩、建筑面积 17959 平方米的场地里进行。利用 25 间教室和体育馆。要建设 1200 张床位以及隔断、水电、垃圾处理设施。还要在室外建设 33 个集装箱式配套房间。为板房搭建、给排水、强弱电等工程争取时间。党支部没有搭建任何居住设施。大家困了就轮流在操场等空地上倚靠着稍微休息一会儿。并且跑出了疫情阻击的“加速度”。

吹 响 “冲 锋 号”

上海宝冶建筑设计研究院宝山方舱援建党员李凯

宝山区径灿路方舱医院,其面积为 15000 平方米,拥有 1570 张床位。在接到援建方舱医院的请求后,李凯毫不推辞,以最快的速度组建了设计团队,并投入到“参战”中。4 月 5 日,李凯带着设计师迅速赶赴现场。他马上投入到踏勘手绘的工作中,也立刻开始对接各方参建团队,还积极交流设计方案等工作。对于事情无论大小,他都亲自去做。方舱安装技术方面,他更是现学现用,成功地克服了没有实战经验的不足。李凯不断对设计团队强调当下是上海抗疫最为关键的时刻,一定要精准地核对床位的数量,一定要精准地核对卫生间的数量,一定要精准地核对盥洗盆的数量。他要求设计团队一定要打起精神,保质保量地完成应急项目的设计。在他的带领下,后方设计团队采用白加黑双班制,始终保持 24 小时在岗,为前线驻场设计组提供全天候的技术支撑。看着设计蓝图逐渐变成隔离舱位,李凯激动不已,他已经三日未眠。他说道:“我们的团队没有辜负上级的信任,我们做到了!”

中国五冶上海有限公司临港方舱援建党员袁旭东

4 月 12 日,接到建设临港 F16 - 02 地块方舱医院的指令。袁旭东立刻行动,第一时间集结了 500 多人。这些人连夜前往临港方舱一线进行支援。他们承担起了医院指挥中心的建设任务,也承担起了医务区的建设任务,还承担起了工勤区的建设任务以及相关弱电设备的建设任务。面对总施工面积接近 4 万平方米,集装箱数量多达 1200 个,以及管线安装长度近 2000 多米的任务。他始终牢记自己身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初心与使命,扎根于现场,与工友们一同经受甘苦。4 月 13 日暴雨突然袭来。他与现场管理人员紧密配合,逐一克服了设备进场缓慢、起重设备操作难度较大以及场地运输承载力较差等诸多困难。他带领施工队伍持续奋战了五个昼夜,顺利完成了各工段的预期目标。在决胜攻坚的关键时期,党员干部更应当坚守在现场,直至安好最后一根线路,接好最后一根水管,让医务人员能够安心入驻。”号角不止,袁旭东的脚步便不会停歇。

中国二十冶上海建筑公司临港方舱援建党员林权财

林权财刚刚结束了 48 小时的“四叶草”援建任务。他主动请求任务,然后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临港方舱医院的建设中。他一次又一次地面对艰苦的硬仗,深深感受到作为党员责任重大。暴雨过后,临港场地布满淤泥,车辆无法进入运送模板。他带领工友进行人力搬运,将沉重的模板搬运到位。他抢先铺设好便道和工作面,为后续支模的工人提供了便利。现场沟通全靠喊话,他的嗓子喊哑了,完全说不出话。场地太大,混凝土车辆找不到准确位置,他得知后主动跑出施工区域,一辆辆车核对确认方量,并为司机带路,保证了混凝土的浇筑无缝衔接。“四叶草”日行四万多步,临港方舱每天工作超 20 小时。他一直盯着施工进展,一刻不停。实在累极了,就裹着军大衣就地坐下打个盹。经过五天四夜的奋战,混凝土地坪基本浇筑完毕。林权财始终做到党旗所指即心之所向,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十七冶上海临港方舱援建党员范田华

当晚的暴雨给施工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他带领大家连夜冒雨奋战。他制定了排水方案,以最快速度排出了场内积水。他使用钢板对道路进行了铺设,保证了混凝土罐车及其它运输车辆的正常通行。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第一处方舱地坪混凝土开始浇筑。随后他连续奋战三天三夜,现场工作时长超过 60 个小时,如期完成了竹园区域方舱基础混凝土浇筑工作。他双眼通红,声音也变得嘶哑了。然而,他丝毫不敢懈怠,紧接着便投身到下一道工序中。在他的引领之下,十七冶所负责的区域得以快速推进,正朝着最后的节点稳步迈进。

中冶宝钢第三分公司封控检修专班党员陈春平

上海疫情防控形势变得严峻之际,中冶宝钢的陈春平做完心脏支架手术还不满一年,他果断地放弃了休养。从 3 月 24 日开始,他 24 小时驻厂为生产保驾护航。他以一名党员的身份奔赴属于自己的战场。作为宝日汽车板机组保驾的大后方检修人员,担任作业长的陈春平安排好了 26 名驻厂检修人员,保证了宝日机组及能介区域的正常生产。封闭保驾期间,他带领员工居住在更衣室,睡的是行军床。条件虽然艰苦,然而他们内心的信念却很坚定。在二十余天里,陈春平带领团队先后组织并完成了 6 次机组定修任务,以及 28 次能介保驾任务。同时,还组织搭设了应急帐篷,并且落实了必要的生活物资保障。在困难面前,陈春平冲在最前线,没有丝毫退缩。他不畏艰难,不惧险阻,不说放弃,不丢弃。他冲破了困难的重重阻碍,为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中冶钢构华东公司临港方舱援建党员付水平

3 月 19 日开始,付水平带领着建设者们。他们连续奋战了 30 天,不分昼夜,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4 月 11 日晚接到上海临港 F16 - 02 地块方舱医院援建任务。此前已相继完成上海徐汇建设者之家应急项目、浦东东海护理隔离用房项目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随即成立了援建前线工作指挥部。接着连夜从全市各项目抽调 50 名管理人员和 300 名工人。施工过程中 24 小时人歇机不歇,持续不间断施工,以此确保施工现场高效运转。现场的机械要到位,物资也要到位,只有这样才能推进项目全面开花。这些物资是前线最重要的保障,必须全力确保。付水平用沙哑的嗓音说道,他是上海临港 F16-02 地块方舱医院物资组组长,深知此事的迫切程度。工地紧缺物资的采购难度很大。付水平通过用尽各方渠道,保持 24 小时电话不停的状态,在辗转找了多家供应商后,争取到了 3 台柴油发电机,以确保工程能按时间节点顺利完工。正是像付水平这样的党员,冲锋在一线,搭建起“托举生命的方舟”,为守护“沪”的平安贡献了宝贵的中冶钢构力量。

上海中冶医院蕰川路院区康复六病区护士长李先梅

4 月初,中冶医院蕰川路院区在进行核酸大排查时,发现六病区检出异常病例,随即对该病区实施了闭环管理。在这高风险的病区里,年轻的护士长李先梅是共产党员,她没有丝毫退缩,迅速带头投入到战斗中。该病区共有 84 名患者,其中只有 17 人能够生活自理,其余 67 名卧床患者都需要生活护理。在此期间,部分医护人员的情绪有大幅波动,部分患者不配合护理工作,护工不仅出现恐慌情绪,还消极怠工。她身材瘦小,却以身作则。她冷静指挥,亲自搬床、调床,还抱病人,把核酸检测异常病人和阴性病人按区域分开。她带领医护人员安抚患者及护工,给 67 名患者提供喂饭、清理大小便、换尿布、修剪指甲等生活护理。她及时规范消杀,清理囤积的医用和生活垃圾……连续高强度、超负荷工作了 6 天 6 夜,在最忙的时候甚至每天只吃一顿饭。她最后一个从病区撤出并去进行隔离。在隔离的这段时间里,她每天都惦记着病区的工作人员和病人,还时常通过远程来指导工作。7 天的隔离期结束后,她立刻进入核酸检测异常患者的高风险区域去奋战。凭借她自身的榜样作用,给大家带来了安心,让大家的心定了下来,也坚定了患者和护工战胜疫情的信心。

中国二十二冶华东公司静安区方舱隔离点援建党员王骏

物资管理部部长王骏深知物资对于疫情形势严峻的上海的意义。接到建设上海市静安区方舱隔离点项目的消息后,王骏第一个写下请战书,并发誓必定竭尽所能,为项目提供保障。因为上海当前在大规模建设隔离点和方舱医院,物资极为紧张,从本地协调资源几乎没有可能。王骏紧急地多方催促并送物资,让物资快马加鞭地运往项目,以此来解除燃眉之急。然而,在疫情管控的形势下,大规模物资的运送并非易事,常常是过了这一道沟就会面临下一道坎儿。王骏联系各个关卡,协助运送物资的车辆一关一关地通过关卡。他的手机被打得发烫,喉咙说到嘶哑,连续两天两夜都没有合眼。当物资在深夜抵达时,他第一个冲上前去带领大家卸车。王骏详细地介绍,1201 铺床的来源是南京,5000 平米墙板来自吴江,33 个集装箱分别来自台州和苏州,1201 套床品、23 个移动卫生间以及 600 米电缆来自嘉兴,还有大量水泥和砂砖分别来自嘉兴和杭州。这些物资十分珍贵,就像在雪中送来木炭一样,成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砝码。

大战大考中

冲锋在前奋勇争先

危急时刻显本色,

越是艰险越向前。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党员勇于担当、迎难而上,

以毫不退缩的战斗姿态冲锋在前,

做到哪里有需要

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

在抗疫一线践行初心使命,

这是共产党员应有的责任担当!

2022年·第105期·135篇

您想看的: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