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方法与型式识别技巧:手工焊与自动焊、单面焊与双面焊的影像特征解析
- admin
- 2025-01-22
- 钢结构资料库
- 368浏览
- 0评论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前往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审片人员熟悉焊接方法(手工焊或自动焊)、焊接类型(单面焊或双面焊)和焊接位置(平焊、立焊、横焊、仰焊)及特点。图像。对于正确判断缺陷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这也是实际膜评价考试的内容,所以本节就简单介绍一下。
1、焊接方法的识别(手工焊还是自动焊)
焊接方法(手工焊或自动焊)比较容易识别。大多数情况下,自动焊接没有焊接波图像。如果出现下图所示的焊接波,也属于自动焊接。
手工焊接有各种形式的焊波图像(除非经过抛光和平滑处理),如下图所示。
液化气瓶的焊缝一般采用自动焊。采用双壁单投影或双壁双投影透照的管道对接环焊缝一般采用手工焊接。
2、焊接类型的识别(单面焊还是双面焊)
如下左图所示,必须形成单面焊根,用内加固或仰焊形成内凹。因此钢结构焊缝图例,单面焊接的识别主要取决于焊缝图像中是否存在狭窄的根部图像。如果有的话就是单面焊。
双面焊就是两边都焊接,两边的加强筋比较宽。如下图所示,没有窄根图像。
3、焊接位置(平焊、立焊、横焊、仰焊)
①平焊:焊板水平放置,焊条(或焊丝)垂直向下焊接的位置称为平焊。
自动焊接绝大多数是平焊,没有焊接波峰。手工平焊的焊接波弧较大,类似水波纹,见焊缝外观图。
②立焊:焊板垂直放置在地面上,焊道垂直运行,焊条(或焊丝)与焊道大致水平对齐的焊接位置称为立焊。立焊多为手工焊,从下往上焊接,焊接波弧较小。焊接时,焊条左右摆动钢结构焊缝图例,有时形成左右两个焊接波。参见焊缝外观图片。
③水平焊:焊板垂直放置在地面上,焊道水平运行,焊条(或焊丝)与焊道大致水平对齐的焊接位置称为水平焊。横焊全是手工焊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焊接。
特别是覆盖表面时,先焊下焊道,再焊上焊道,沿焊缝形成纵向焊缝坡口。底片上会显示相应的焊缝坡口图像,参见焊缝外观图。
④仰焊:焊板水平放置,焊条(或焊丝)垂直向上焊接的位置称为仰焊。
仰焊全是手工焊,是焊接难度最大的位置。如果熔化的金属不能被向上推,它就会掉下来。焊接波的曲率也很小,从图像上往往很难将其与立焊区分开来。一般焊缝表面有时会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单面焊容易出现凹缺陷,可以使用判断。
仰焊简介
焊接特点:
1、金属液因重力作用下落,熔池形状和大小不宜控制。
2、运棒困难,焊件表面不光滑。
3、容易出现夹渣、未焊透、焊瘤、焊缝成型不良等缺陷。
4、熔化的焊缝金属飞溅、扩散,易造成烧伤事故。
5、仰焊的效率比其他位置低。
焊接点:
1、对接焊缝仰焊时,焊件厚度≤4mm时,应采用I型坡口,采用φ3.2mm焊条,焊接电流应适中;当焊接厚度≥5mm时,应采用多层多道焊。
2、T形接头焊缝向上焊接。当焊脚小于8mm时,宜采用单层焊。当焊脚大于8mm时,应采用多层、多道焊。
3.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正确的运输方式:
(1)焊脚尺寸较小时,采用直线或直线往复带焊,单层焊接完成;当焊腿尺寸较大时,可采用多层焊或多层多道焊带,且第一层焊带应直线输送,其余各层可按直线输送。斜三角形或斜环形。
(2)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输送焊条,每次进入熔池的焊缝金属量均不宜过多。
平焊简介
焊接特点:
1、熔化的焊接金属主要依靠自身重量转移到熔池中。
2、熔池形状和熔池金属易于维护和控制。
3、焊接相同板厚的金属时,平焊位置的焊接电流比其他焊接位置大,生产效率高。
4、熔渣与熔池容易发生混合,特别是焊接平角焊缝时,熔渣容易前进,形成夹渣。
*酸性焊条的熔渣和熔池难以区分;对于碱性焊条,两者更清晰; HG20581标准明确规定,酸性焊条不能用于II类、III类容器。
5、焊接参数和操作不当,容易造成焊接瘤、咬边、焊接变形等缺陷。
6、背面采用单面焊自由成型时,第一道焊缝容易出现熔深不均,背面成型不良。
焊接点:
1、根据板材的厚度,可采用较大直径的焊条和较大的焊接电流进行焊接。
2、焊接时,焊条与焊件的夹角应为60~80°,以控制熔渣与液态金属的分离,防止熔渣领先。
3、板厚≤6mm时,对接焊一般采用I型坡口。正面焊缝宜采用φ3.2~4焊条短弧焊,熔深可达板厚的2/3;回封前,不必清根(重要结构除外),但必须清理炉渣,电流可大一些。
4、对焊时如发现熔池内熔渣与金属混合不清,可加长电弧,将电极向前倾斜,将熔渣推至熔池后方,防止夹渣。
5、焊接水平倾斜焊缝时,应采用上坡焊,以防止夹渣和熔池向前移动,避免夹渣。
6、采用多层、多道焊时,应注意选择焊接道数和焊接顺序。每层不应超过4~5mm。
7、对于T型焊缝、角焊缝、搭接方角焊缝,若两板厚度不同,应调整焊条角度,使电弧偏向厚板一侧,使两块板受热均匀。
8.正确选择运输方式
(1)当焊接厚度≤6mm时,平焊采用I型坡口对焊。采用双面焊时,正面焊缝采用直线焊缝,速度稍慢;背面焊缝也采用直线焊缝,焊接电流稍大。 , 快点。
(2)板厚≤6mm时,制作其他形式坡口时可采用多层焊或多层多道焊。第一层打底焊接宜采用小电流焊条、小标准电流、直线焊条或锯齿焊。形状运输杆焊接。填充层焊时,可采用短弧焊,电极直径较大,焊接电流较大。
(3)当T形接头平角焊焊腿尺寸小于6mm时,可采用单层焊,并采用直线、斜环或锯齿条运输方式;当焊脚尺寸较大时,应采用多层焊或多道焊,底层焊采用直线条形输送方式,填充层可采用斜锯齿形或斜环形输送方式。
(4)对于多层、多道焊,一般宜采用直线焊法。
立焊简介
焊接特点:
1、熔池金属和熔渣因自重而下落,容易分离。
2、熔池温度过高时,熔池中的金属容易向下流动,形成焊缝结核、咬边、夹渣等缺陷,焊缝不均匀。
3、T形接头焊缝根部易出现未焊透。
4、渗透程度易于控制。
5、焊接生产率比平焊低。
焊接点:
1、保持焊条正确的角度;
2、生产中常用向上立焊。向下立焊需使用专用焊条,以保证焊缝质量。向上焊接时,焊接电流比平焊时小10~15%,并应选择较小的焊条直径(<φ4mm)。
3、采用短弧焊,缩短熔滴与熔池之间的距离。
4. 使用正确的运输方式。
(1)T形坡口对接接头(常用于薄板)垂直向上焊接时,常用直线形、锯齿形或月牙形焊接方法,最大电弧长度不大于6mm。
(2)进行其他形式的坡口对接立焊时,首层焊缝常采用月牙形或三角带焊,摆幅小,断焊。后续层可以以新月形或之字形传输。
(3)T型接头立焊时,焊条在焊缝两侧和顶角处应有适当的停留时间。焊条摆动幅度不应大于焊缝宽度。焊条输送操作与其他坡口形式的立焊类似。
(4)焊接覆盖层时,焊缝表面形状取决于带材输送方式。若焊缝表面要求稍高,可采用月牙形条;如果表面平坦,可以使用锯齿形条(中间凹形与停留时间有关)。
卧式焊接简介
焊接特点:
1、熔融金属由于自重容易落到坡口上,造成上侧咬边缺陷和下侧泪珠状焊瘤或不完全焊接缺陷。
2、熔融金属与熔渣容易分离,略似立焊。
焊接点:
1、对接横焊坡口一般为V形或K形。板厚3~4mm的对接接头可采用两侧I型坡口焊接。
2、采用小直径焊条,焊接电流比平焊小,短弧操作可以更好地控制熔融金属的流动。
3、焊接厚板时,除底层焊缝外,还应采用多层、多道焊。
4、多层多道焊接时,应特别注意控制焊道间的搭接距离。堆焊的每道焊缝应从前焊缝的1/3处开始焊接,以防止不平整。
5、根据具体情况,保持适当的焊条角度,焊接速度要稍块状、均匀。
6. 使用正确的运输方式。
(1)水平进行I型对接焊时,正面焊缝宜采用往复直线输送方式;对于稍厚的零件,建议采用直线或小斜度循环输送,对于背面则采用直线输送,并可适当增大焊接电流。
(2)其他坡口对接焊采用横焊。当间隙较小时,底部焊接可采用直线;当间隙较大时,底层可采用往复直线法。当其他层为多层焊时,可采用斜焊。多层、多道焊应采用循环输送和直线输送。
焊接方法焊接位置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若要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共创和谐网络环境。
转载请注明 : 文章转载自 » 麦子二手钢结构 » 钢结构资料库 » 焊接方法与型式识别技巧:手工焊与自动焊、单面焊与双面焊的影像特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