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钢结构资料库 > 正文内容

多层钢结构平台上高压电气设备接地系统布置方法及其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输变电工程中两层以上多层钢结构平台上高压电气设备接地系统的布置方法,具体涉及户外设备与GIS的同时安装。多层钢结构平台上。设备复杂接地系统的布置方法。

背景技术:

钢结构平台(以下简称“钢平台”)因其结构稳定、安装快捷、与周围建筑适应性好、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在电力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钢平台上安装的高压电气设备种类和数量的增加,行业规范要求“主要设备和设备结构应有两根接地引下线连接到主接地网的不同干线上,每根接地引下线应“均应满足热稳定性验证的要求”等主要设备接地系统要求越来越高,钢平台上的接地系统布置也越来越复杂,尤其是主要设备的布置和设计。多层钢平台上的接地系统主要设备如避雷器、CVT、支柱绝缘子、GIS套管、分支母线及其钢支柱同时安装,必须简单、美观、合规,常规布置方法是单独引出。钢平台各层相设备通过设备钢柱两侧接地扁铜至地面暗藏地网上线。当钢平台上设备数量较多时,常规布置方法所使用的接地扁铜数量较多、重量较大,会增加钢平台上的负载,且接地线布置复杂。接地线布置和连接工作量巨大,安装周期长,施工作业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多层钢结构平台上高压电气设备接地系统的导线材料用量、安装工程量和施工作业难度的方法、缩短施工周期,减轻钢结构平台荷载,降低运行安全和质量风险以及高压电气设备接地系统和布置方式,使接地线布置简洁、美观。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特征,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层钢结构平台上高压电气设备的接地系统,包括每层设置的接地环网扁铜。钢平台;

接地环网各层扁铜通过第一银铜焊点与接地引下线对应的扁铜连接,接地引下线各扁铜沿钢丝引至大地。平台栏。地下隐蔽接地网,钢平台立柱底部通过钢平台腿接地引下线与地下隐蔽接地网相连;

室外避雷器钢柱接地引出线扁铜与位于钢平台上的室外避雷器钢柱连接,室外避雷器钢柱接地引出线扁铜与位于钢平台上的接地环网扁铜焊接或螺栓连接。对应层;

位于钢平台上的GIS套管钢柱与GIS套管钢柱接地引出扁铜连接,GIS套管钢柱接地引出扁铜与钢平台的接地环网扁铜焊接或焊接。相应层用螺栓固定在一起;

位于钢平台上的GIS分支母线钢柱与GIS分支母线钢柱接地引出线扁铜连接,GIS分支母线钢柱接地引出线扁铜与相应层接地环网扁铜焊接或螺栓连接。

接地环网扁铜是由沿钢平台长度和宽度排列的多个接地扁铜焊接或螺栓连接而成的矩形框架结构。相邻接地扁铜采用焊接或银钎焊。螺栓连接。

位于同层的接地环网扁铜采用夹具悬挂固定在钢平台钢格板的下表面或直接布置在平台钢格板的上表面。

不同层的扁铜接地引下线不相连。扁平铜接地引下线通过卡箍固定在钢平台柱内侧。

接地系统的敷设方法如下:

每层单相平台设备及其钢柱接地扁铜先引至本层接地环网扁铜,各接地环网扁铜沿钢平台腿向下引至地下隐蔽接地地面上的网格布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钢结构房屋接地网设计规范_钢结构接地_钢结构接地网

步骤一:在每层钢平台上,用接地扁铜沿平台的长度和宽度方向布置矩形接地环网,形成接地环网扁铜。银钎焊用于连接接地环网扁铜。接地环网扁铜采用吊夹悬挂固定在平台钢格栅下表面,使平台上表面简洁美观。也可将接地扁铜直接布置在平台钢格栅的上表面;

第二步:将各单相平台主体设备本体两侧的接地扁铜引至钢柱上,然后将各钢柱两侧的接地扁铜分别沿平台宽度方向水平引出平台至接地环网两侧扁铜。接地环网扁铜之间的连接采用银铜焊接;

第三步:将接地扁铜从各层接地环网引出靠近钢平台柱。接地扁铜沿钢平台柱内侧向下引至地面上的地下暗装接地网引线。将接地引下线扁铜与地下暗装接地网引线连接,上部扁铜银钎焊连接;上平台引下线与接地引下线扁铜之间无连接。接地引下线扁铜通过卡箍固定在钢平台柱12的内侧,其底端与接地引下线扁铜连接。地下隐蔽接地网已连接;

第四步:将接地扁铜从地面钢平台柱外侧引至地下暗装接地网引线。使用铜银钎焊将钢平台腿接地引线连接至地下隐蔽接地网。此时,钢平台上各连接单相站的主体设备本体及其钢柱均有两根接地引下线连接到地下隐蔽接地网的不同干线上,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满足要求热稳定性验证。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以三层钢平台上装有三相户外避雷器、GIS套管和分支母线的高压电气设备接地系统的布置设计为例,与常规布置方法相比,采用该布置系统具有具有以下优点:

接地扁铜材料用量减少约50%,减轻了钢平台的负荷。每个平台均采用接地环网设计,不仅满足规范要求,而且减少了接地线数量,使接地系统简洁、美观。

以每2m使用一根接地扁铜为例,采用银铜焊接连接接地扁铜,这种布置方式由于减少了弯曲次数,减少了接地系统的安装工作量约50%接地扁铜的部分。 ,降低了施工作业难度,相应缩短了近一半的工期,降低了作业安全和质量风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三层钢结构平台的系统布置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三层钢结构平台的系统布局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三层钢结构平台第三层系统布置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三层钢结构平台第二层系统布置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图1a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接地环网扁铜1、接地引下线扁铜2、GIS分支母线钢柱接地引出线扁铜3、GIS分支母线钢柱4、户外避雷器钢柱接地引出线扁铜5、户外避雷器 钢支撑柱 6、GIS套管钢柱接地引线扁铜 7、GIS套管钢柱 8、钢平台腿接地引下线 9、第一银铜焊点10、钢平台11、钢平台立柱12、地下隐蔽式接地网13。

具体实施

钢结构房屋接地网设计规范_钢结构接地网_钢结构接地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示例1:

参见图1-5钢结构接地网,多层钢结构平台上高压电气设备的接地系统,包括每层钢平台11上设置的接地环网扁铜1;每层接地环网扁铜1穿过第一银铜焊点10与对应的接地引下线扁铜2焊接或螺栓连接,各接地引下线扁铜2分别引至地下沿钢平台立柱12设有隐蔽式接地网13。钢平台立柱12的底部通过钢平台腿接地引下线9与地下隐蔽式接地网13连接。室外避雷器钢柱6与室外避雷器钢柱接地引出线扁铜5连接钢结构接地网,室外避雷器钢柱接地引出扁铜5与接地环网扁铜1焊接或螺栓连接对应层的;位于钢平台11上的GIS套管钢柱8与GIS套管钢柱接地引出线扁铜7连接,GIS套管钢柱接地引出线扁铜7与对应层的接地环网扁铜1为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位于钢平台11上的GIS支线母线钢柱4与GIS支线母线钢柱接地引出线扁铜3连接,GIS支线母线钢柱接地。对应层的导线扁铜3与接地环网扁铜1焊接或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接地环网扁铜1为沿钢平台11长宽方向排列的多根接地扁铜焊接或螺栓连接而成的矩形框架结构,相邻接地扁铜之间采用银钎焊或螺栓连接。 。

进一步地,同层的接地环网扁铜1采用夹具悬挂固定在钢平台钢网的下表面上或者直接设置在平台钢网的上表面上。

进一步地,位于不同层的扁铜接地引下线2不相连,且扁铜接地引下线2通过卡箍固定在钢平台柱12的内部。

示例2:

接地系统的敷设方法如下:

每层单相平台设备及其钢柱接地扁铜先引至本层接地环网扁铜1,各接地环网扁铜1沿钢平台腿向下引至地下地面上采用隐蔽式接地网。 13、该布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每层钢平台上,用接地扁铜沿平台的长度和宽度方向排列矩形接地环网,形成接地环网扁铜1。接地环网扁铜1之间的连接由银钎焊制成。接地环网是扁平的。铜1用卡箍悬挂固定在平台钢格栅下表面,使平台上表面简洁美观。也可将接地扁铜直接布置在平台钢格栅的上表面;

第二步:将接地扁铜从每个单相平台主体设备本体两侧引至钢柱上,然后将接地扁铜从每个钢柱两侧单独且单独水平地沿宽度方向引出平台两侧接地环网扁铜1。接地环网扁铜1之间的连接采用银铜焊接;

第三步:从靠近钢平台柱12的各层接地环网引出接地扁铜。接地扁铜沿钢平台柱12内侧向下引至地面地下隐蔽式接地网13 。将接地线引下。铜2与地下暗装接地网13引线扁铜银钎焊连接;上平台引下线与接地引下线扁铜2之间没有连接。接地引下线扁铜2通过卡子固定在钢平台柱12的内侧。其底端连接地下隐蔽式接地网13;

第四步:将接地扁铜从地面钢平台立柱12外侧引至地下隐蔽式接地网13的引线。将钢平台腿接地引线9用铜银连接至地下隐蔽式接地网113钎焊。此时钢平台上的各单相主设备本体及其钢柱均有两根接地引下线连接到地下隐蔽接地网的不同主干线上,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满足热稳定性验证的要求。

您想看的: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