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钢结构位移比,钢结构位移比限值
- admin
- 2025-03-22
- 钢结构资料库
- 894浏览
- 0评论
此文目录:
PKPM软件在结构设计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1、但是,在实际应用中,PKPM还是存在些问题,本文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结合实际工程进行简要探讨和分析,期望能对今后的设计工作带来帮助。
2、相对中间跨,该模型下部承受的竖向荷载小,轴压比较中间跨要小,且在水平作用下结构边角部一般会产生拉力和弯矩,所以以受拉控制的锚栓数量会比中间跨要多。
3、也就是小震情况,而我们要通过概念设计以及相关构造保证在设防地震(中震)以及罕遇地震作用甚至是极罕遇地震下的结构安全,此时结构中很多构件出现塑性,在此情况,如果拼接节点是先于构件破坏的,那么整个结构成为机构,后果不堪设想。
4、在钢结构施工图中,梁柱连接参数中的“防止锚板弯曲设置”选项对于钢梁与混凝土柱的预埋件连接至关重要。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条,计算锚筋时,若采取防止锚板弯曲变形的措施,则锚板的弯曲变形折减系数ab为0;反之,应依据公式计算确定。
5、在PKPM软件中遇到箍筋和抗扭筋超限的问题时,直接采用点接的方式并不是一个正确且实用的解决方法。实际上,真正的结构交接在实际工程中并不存在。这种问题通常会出现在两种情况下:第一种是次梁与柱的距离过近,导致主梁的箍筋和抗扭筋都超过了设计标准。
PKPM模型配筋
1、SATWE输出的配筋简图中,柱的配筋信息有:轴压比、单根角筋面积、加密区箍筋面积、非加密区箍筋面积、单边纵筋面积、核心区箍筋面积等。以下图为例:0.35——表示柱轴压比为0.35。16——表示单根角筋面积为1260平方毫米。
2、在satwe中,分析结构图形和文本显示中图形显示中第七项底层柱墙最大内力组合。需要注意的是:算基础底面积为荷载标准组合;算基础配筋和验算截面高度为基本组合。
3、PKPM的砌体结构模块里有一模块是 底框及连续梁二维分析 或 砌体和混凝土构件三维计算 ,在这里计算完梁就能查看梁的配筋信息了 最好取一根梁,形成PK文件,在PK交互式建模中中可以看到导过去的荷载,修改支座形式,可以直接计算,得到配筋。
4、PKPM配筋使用基于建筑功能和结构需求的配筋方案。PKPM是一款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的软件,其配筋功能是根据建筑的结构设计和功能需求来进行的。在PKPM中进行配筋,首要的是确定配筋的方案。这需要根据建筑的结构类型、所受荷载、以及预期的功能需求来进行。
设计最大的影响:通用规范荷载分项系数的变化
其中,《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在荷载组合方式和分项系数上有所不同,如重力荷载分项系数抗震通用规范为3,地震作用分项系数为4,而抗规分别取2和3。
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相比,抗震通用规范调整了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为3,地震作用分项系数为4,而抗规中相应数值为2和3。通用规范与抗规在处理风荷载与地震作用的组合上有所区别,一般结构不考虑同时组合,但对风荷载控制的建筑,需考虑风荷载与地震作用的共同影响。
增加结构设计的复杂性:结构师需要区分结构使用阶段与施工阶段的荷载,并在设计中充分考虑施工活荷载。在PM建模中,需要自定义“地下室顶板施工活荷载”,并设置相应的荷载分布和分项系数。影响结构构件的配筋:当施工荷载大于正常使用荷载时,设计师需要调整活荷载值,确保结构满足包络设计要求。
荷载取值:改变使用功能:若建筑的使用功能发生改变,荷载应按新规范进行取值。不改变使用功能:若建筑的使用功能未发生改变,荷载则按原设计取值。分项系数取值:原设计状态:在进行鉴定时,分项系数一般按原设计取值。加固后状态:在进行加固设计后,分项系数应参照现行规范进行取值。
设计中,结构师需区分结构使用与施工阶段的荷载。在PM建模中,可以通过自定义“地下室顶板施工活荷载”,设置满布或局部荷载,同时设定分项系数和重力荷载代表值。软件支持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确保施工阶段的结构安全。当施工荷载过大,需要对结构进行包络设计,考虑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阶段的组合。
因风荷载分项系数γW=4,材料性能分项系数γf=2,本规范铝合金型材总安全系数为K=γWγf=68。 2 铝合金门窗中钢材主要用于连接件(如连接钢板、螺栓等),其计算和设计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的规定进行。
PKPM建模时夹层怎么处理?
尽量做成铰接的夹层。你建模时只需要将夹层的重量换算成柱间荷载输入即可。在结构概念上更加合理。 如果要看大指标,即周期 、刚度、位移等等这些,那么按照你这样建模就比较好,相对来说更加准确。 但是对于这个柱子的受力计算,这样一来计算长度就错了,所以有两个办法是特殊构件补充定义里面自定义长度系数。
创建基础结构模型:在PKPM中,首先建立主体结构的模型,包括梁、板、柱等。 设定夹层特性:根据夹层的设计要求和结构形式,定义夹层的材料属性,如混凝土强度等级、钢材型号等。 建立夹层构件:在模型中插入夹层梁、板等构件,确保与上下层结构的连接处理符合规范要求。
具体来说,要在PKPM中实现夹层,首先需要在建模阶段定义楼层的层高。对于标准层,可以直接输入其层高;而对于夹层,可以通过输入一个较小的层高来模拟。这样,在模型中就会出现一个相对于标准层较矮的楼层,即夹层。在定义了夹层之后,还需要在PKPM中进行相应的结构分析和设计。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打开PKPM软件,并加载或创建相应的结构模型。在建模过程中,需要明确夹层的具体位置、高度以及所需的材料和截面类型。一般来说,夹层材料可以选择轻钢龙骨或夹层板,截面类型则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矩形或圆形等。接下来,在PKPM的建模界面中,选择“局部小夹层”功能进行定义。
在PKPM中定义夹层,主要通过使用“局部小夹层”功能来实现。具体操作时,首先需要在PKPM软件中打开对应的结构模型,并准确定位到需要定义小夹层的位置。接下来,在“材料”栏中选择适合夹层使用的材料,这通常取决于夹层的具体设计需求和用途,常见的材料包括轻钢龙骨、夹层板等。
pkpm钢结构位移比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若要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共创和谐网络环境。
转载请注明 : 文章转载自 » 麦子二手钢结构 » 钢结构资料库 » pkpm钢结构位移比,钢结构位移比限值